辦公室里的空氣仿佛都變得流動順暢起來。
他靠在椅背上,深深地吐出一口濁氣。
窗戶玻璃映出他緊蹙多日如今終于舒展的眉頭和明亮的眼神。
環評落地,意味著項目拿到了最后的通行證,也意味著他心頭一塊沉甸甸的巨石被徹底搬開。
他站起身,走到窗邊,推開那扇略顯沉重的木窗。
帶著山林清冽氣息的秋風猛地灌入,拂過臉龐,沁人心脾。
遠處鳳凰山的輪廓在秋陽的勾勒下顯得格外清晰、雄渾。
那片厚重的山林,即將迎來新生。
在銘記抗戰歷史的道路上,他江昭陽,終于做成了這件事!
然而,輕松只是短暫的。
如釋重負的情緒稍平復,更具體、更緊迫的任務便如潮水般涌來。
項目的骨架圖紙完備了,環評這個關鍵“器官”的問題排除了,下一步,就需要一個強健有力的“軀體”來將它從紙上變為現實——那就是施工建設。
核心只剩下一個:與宏泰建工楊鵬的簽約。
必須快!
工期像一道懸在頭頂的利劍。
這個基地必須在來年春天建成并具備接待能力,以趕上春游旺季,讓第一批來訪的青少年學生、社會團體,在春意盎然之時,就能走進這座現代化的教育基地,觸摸真實的歷史脈搏,感受磅礴的愛國情懷。
時間,已經不站在等待這一邊,容不得半點閃失。
三天后,琉璃鎮黨委會議室。
橢圓形會議桌旁坐滿了人,氣氛不同于往常。
室內光線充足,陽光透過潔凈的玻璃窗灑進來,空氣中彌漫著一種因長期期待終于看到曙光而產生的輕快感,但依然不乏細微的緊張與審視。
江昭陽作為項目的主要負責人,他面容沉靜,眼神明亮,開始了詳細的項目進展匯報。
他攤開一沓厚厚的文件,從項目背景、籌備歷程,講到最新的關鍵節點突破。
“……核心的設計理念是原址保護、高度復原與科技展示相結合,確保歷史真實性與教育感染力的統一。”
他的聲音平緩而有力,清晰地傳遞到會議室每一個角落,“最大的不確定因素,始終是環境評估。”
“經過實地勘察、數據采集、模型分析和數次專家評審論證后——”
他停頓了一下,目光掃過在座每一位委員,包括坐在他對面的鎮黨委書記林維泉。
“——鳳凰山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項目的環境影響評估報告,已獲得省環保廳的正式批復!準予按規劃設計方案實施建設!”
話音剛落,會場響起一陣輕微但清晰的贊許之聲,幾位委員不約而同地舒展開眉頭,臉上露出了笑容。
沒有環評這個最大攔路虎,項目就真的算是邁出了決定性一步。
這意味著巨大的政治包袱落地,也意味著巨額的投資和隨之而來的發展機遇近在咫尺。
江昭陽接著闡述了后續安排:“環評通過標志著項目進入實質性建設階段。”
_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