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機農業需要現代農業技術員、種植能手、產品分揀包裝工人、品質檢測員。”
“加工環節涉及生鮮加工、初級農產品加工、食品制作等,同樣吸納大量熟練與半熟練工人。”
“物流運輸鏈接城鄉,需要打通銷售渠道;銷售環節:線上線下都需要銷售、客服、運營推廣人員。”
“文創產業需要從設計工作室、手工作坊師傅、生產線工人到文創產品銷售、策展布展人員、互動體驗講師……”
“還有基礎且龐大的生態保護領域需要專業的護林員團隊、環保監測站的取樣員和數據分析員、環境教育講師及活動組織者等等。”
他停下來,環視四周:“以上每一個細分環節,都不是幾個高精尖崗位能支撐的,而是需要成規模的人力投入,對學歷和技術門檻的要求大多適中。”
“經過系統化的短、中期職業培訓,我鎮的適齡勞動力完全能夠勝任大部分工作。”
“更重要的是,這些崗位的工作環境普遍更優——想想在青山綠水間的康養中心工作,對比昔日煤塵飛揚的礦坑、化學品氣味刺鼻的車間。”
“其職業發展前景也更清晰、更有尊嚴——隨著產業升級和自身技能提升,可以從普通服務崗位走向管理崗位,或者成為專項技能人才。”
他的聲音帶著不容置疑的篤定:“初步測算,僅核心產業直接帶動的就業崗位數量,在規劃進入穩定期后,就能輕松達到目前琉璃鎮登記勞動力人口總量的1.5倍以上!”
會場里響起一片壓抑的低語。
一倍半?
這意味著不僅能安置原有工人,還能創造出大量新的就業機會!
“遠不止于此,”江昭陽的激光筆移向圖表的外圍,“核心產業一旦形成規模,會像磁石一樣吸引來強大的配套產業圈層。”
“為這個綠色生態圈服務的配套物流企業規模會壯大;機械設備的維修保養需求激增;服務于高端康養人群和本地居民日常生活的家政服務需求井噴;與文旅消費緊密相關的特色零售小店將會如雨后春筍般涌現……”
“這些間接就業崗位,其總量很可能再次等同于甚至超過核心產業直接創造的就業!”他強調道,“這并非空中樓閣。”
“發達地區生態經濟轉型成功的案例,無不伴隨著配套服務業的繁榮和就業總量的顯著躍升。”
“因此,我非常有信心,”江昭陽握緊拳頭,“在規劃落地并步入正軌后,最遲五年內,琉璃鎮的登記失業率,將降至本鎮有歷史記錄以來的最低點!”
這個論斷擲地有聲。
“更大的附加效應是,當年輕人看到家鄉有如此多元、有前景的產業崗位和工作環境,我們不僅能阻止人口外流,更能吸引大量外出務工的子弟、乃至外部有識青年和專業人才回流!”
“人才回巢,才是真正造血活水的開始!”
“關于邱書記關心的經濟增長點,”江昭陽將投影切換到琉璃鎮未來產業結構模型圖,“這個規劃,本質上是一次徹底的經濟結構重塑,核心驅動力就是第三產業——旅游休閑、健康康養、文化創意、現代服務業的繁榮!”
_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