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知名人士的子女就讀于此,占了學生人數的三成。
但這不過是表面文章。
果不其然,雖然被批評,但這群人私下仍與其他學校保持聯絡。
偶爾挑動些小風波。
快到假期的時候,市里頭把師大女中,女三中等學生代表都召集到了市政府大樓開會。
周翰墨這樣的尖子生自然在列,跟著的還有六個學校校長、校領導。
王小北不清楚會議具體內容,但他聽說周翰墨回家后可沒少挨打。
能進那會議的,都是周翰墨這類的佼佼者。
像裴宇航、袁國慶這撥兒的都沒份兒。
門檻最低也得雷霏那個級別,畢竟參會的就幾十號人。
盡管這些學生回去免不了被家里數落幾句,但他們也算小有成就了。
由市政府領頭,教育局、各教育機構攜手組建的“社教”工作隊正式進駐四中。
來的還都是些位高權重的大人物,足見對學生們的重視程度。
這樣一來,學生們好不容易燃起的熱情又被壓了下去。
校園里的氣氛變得沉悶,往日的活躍勁兒也收斂了不少。
王小北心知肚明,堵是堵不住的。
強壓之下,總有一天會如洪水決堤般爆發。
而此刻,那樣的苗頭已經開始顯露。
好在寒假及時到來,這群年輕人把精力轉移到了玩耍上。
滑冰場成了熱門去處。
過年期間,王小北沒去港島,畢竟那邊眼下沒什么緊要事。
他的公司運行平穩,隧道工程也在順利推進。
但是,最遲后年夏天,他得再去趟港島。
資金可能不夠用,得去籌措一些。
時間匆匆,轉眼到了六五年年二月。
新學期伊始,四中跟六中的動向成了全校學生熱議的話題。
大家都翹首期盼著最終的結果。
到了五月,正如王小北所預料的那樣。
今年的發展大會上,周翰墨帶領的小組,經過大半年的積累和發展,團結了一大批力量。
在五六月的發展大會上徹底擊敗了方威小組。
從此,周翰墨在八中聲名鵲起,順應了時代的潮流。
在這個時代,“又紅又專”才是真正的主流。
6月底,一條消息讓原本平靜的八中炸開了鍋。
這波震動甚至波及到了北平城的其他中學,乃至高校。
四中跟六中在工作組入駐半年并深入調查后。
一份日報的刊發重新點燃了周翰墨這批人的激情。
報上發表文章指出,四中跟六中的部分校領導存在問題,特別是核心領導層,經歷了一輪大清洗,并建立了新領導集體。
即便不是全員換血,可有些人還是被送去農場接受再教育。
這些人完成教育后雖能返校,卻不再擔任原職。
當然,這種情況只是少數,算是對學生們的一個交代。
真是一代新人換舊人。
10月份。
隨著上一屆高三學子的離校,王小北這一屆學子正式走入了高三生活。
他們即將面臨高考。
僅剩一年。
考試成高三學子心頭重石,成績決定大學,沒人敢懈怠。
_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