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知道,使用電動工具的木雕師,在五年時間的變化下,手部對于木料的觸摸靈敏度要下降53%,甚至更多。”
“我要做的是將爺爺教給我的傳承下去,僅此而已。”
“可這個世界需要創新。”李寒津狠狠擰起眉心。
“傳統木雕不需要!”孟棠語氣強硬,“因為現在創新的人猶如過江之鯽,這個你應該最有發權,畢竟你工作室也有不少這種人。”
李寒津不自覺也起了怒火:“哪種人?他們不都是憑手藝吃飯?”
“李寒津,你不要覺得我說話難聽,在我看來,他們還不配說自己憑手藝吃飯。”
“孟棠你——”
“因為!”孟棠再次打斷他,“他們在網絡上起號炫技,讓消費者買他們雕刻的東西,最后批量生產,用機雕加手工修光冒充純手工雕刻,擠壓了真正手藝人的活路。”
“這還不算,一個個沒讀多少書,將傳統紋樣簡化,說什么是借鑒古紋創作的極簡風,不過就是盲目迎合。”
她在網上看到過,纏枝蓮、博古圖等傳統紋樣被簡化得四不像。
她評論了一句,還被對方辱罵拉黑。
“李寒津,你應該知道,木雕傳承幾千前深深植根于傳統文化,你所謂的創新就是過分追求現代審美,丟棄木雕的文化根基?”
“還是用拍賣行和畫廊進行包裝炒作?別人拍回去一看,上百萬的木雕,刀工還不如民間的普通匠人?”
“這種空洞的擺飾,沒有記憶和溫度的作品,我不創新也罷。”
“你——”李寒津啞口無,他從來不知道孟棠也會如此疾厲色。
“如果你堅持,我不會跟你去博物館。”孟棠說。
她看了只會心堵。
“好,不聊這個了。”李寒津讓步,“我也只是先跟你聊一下,哪知道你這樣激動,等我們看到實物再說,行嗎?”
孟棠點了點頭。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