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天佑回到安全屋,碼頭上的調查也有進展。
1941年12月初,確實有一批“特殊貨物”從匯山碼頭運出,箱號第三倉庫b區第七箱。
胡天佑立即帶隊趕往匯山碼頭。
經過數年的變遷,碼頭區域已大大改變,但老倉庫還在。
第三倉庫b區,第七箱位置……胡天佑的心跳加速。
打開箱門,里面堆滿雜物,似乎沒有特別之物。
仔細搜查后,陳劍飛發現箱壁里有一個夾層!
他小心翼翼地打開夾層,里面竟是一個鐵盒!
鐵盒中是一本日記和幾張照片,原來是林博士的日記!
胡天佑急切翻閱日記,里面的內容令人震驚:1941年12月8日,珍珠港事件爆發當天,林博士確實負責護送“北京人”化石上船。
但最后一刻,他意識到船可能被日軍攔截,于是偷偷將化石轉移,藏在某個安全的地點。
日記最后寫道:“我將鑰匙分成三部分,交給最信任的三個人保管,只有聚齊三把鑰匙,才能找到寶藏。”
“鑰匙!原來是真的鑰匙!”陳劍飛驚呼道。
胡天佑沉思道:“那三個人是誰?現在在哪里?”
日記中提到三個代號:“學者”、“騎士”、“隱士”。
調查陷入僵局。
上海有數百萬人口,尋找三個只有代號的人,無異于大海撈針。
胡天佑決定換個思路:從林博士的社會關系入手。
通過上海地下黨渠道,他們找到林博士當年的助手,現已年過花甲的趙老先生。
趙老先生看到日記,老淚縱橫地說道:“林博士是為了保護國寶而犧牲的,他被日本特務抓走,再也沒有回來……”
胡天佑追問道:“您知道那三個人是誰嗎?”
趙老先生猶豫良久,終于開口道:“‘學者’可能是指許地山教授,‘騎士’可能是葉恭綽先生,‘隱士’……我不確定,但聽說是個和尚。”
這是三條重要線索!
胡天佑立即派人進行調查。
許地山教授已在抗戰期間病逝,家人不知“鑰匙”之事。
葉恭綽先生1943年移居香港后,至今杳無音信。
而“隱士”和尚,更是無從查起。
線索似乎又斷了。
但胡天佑沒有放棄,他注意到日記中一個細節:林博士喜歡用古詩密碼。
胡天佑重新研究日記,發現某些詩句被特別標注。
通過解密,他得到一組坐標:北緯31°14',東經121°29'。
“這是……靜安寺的位置!”陳劍飛驚呼道。
眾人立即趕往靜安寺。
在寺內藏經閣,他們找到一個暗格,里面是一把青銅鑰匙和一張字條:“第二把鑰匙在香港葉氏手中。”
終于找到了第一把鑰匙。
但胡天佑心中卻是不安,一切太順利了,好像是有人在故意引導。
果然,當他們正要離開靜安寺時,遭到伏擊!
子彈從四面八方射來!
“有埋伏!”胡天佑大聲喊道,掩護隊友尋找掩體。
激烈的槍戰在古寺外爆發!
對方火力兇猛,顯然有備而來!
胡天佑冷靜指揮隊員反擊,精準點射,一個個槍手應聲倒地。
但敵人越來越多,他們已經被團團包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