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李在多媒體屏幕上寫下了時間線。
景樂七年,父子倆第一次見面;景樂八年,蘇相政績突出,受到萬平帝重用的同時又被高黨打壓;景樂十年,高黨與蘇黨逐漸白熱化;在景樂十二年,也就是糧草案的前夕,蘇硯冬成為首輔,人稱“蘇相”,可高黨卻悄無聲息地退出了朝堂,沒有任何反撲。
這放在任何一個黨派之爭都是不太可能的,老李大膽猜測,此時的高鰲拜,已經認出來了蘇硯冬就是他的兒子。
畢竟一個再眼瞎的人,看到與自己妻子七分相似的,年齡可疑的青年,都會懷疑吧?請看大屏幕!
老李把兩張對比圖放大,圖中的青年是最得意的年紀,因為提出來了《治水論》,受到了皇帝的重用,也成為朝堂上最閃耀的新興勢力。
畫像中的青年五官精致,還透著青年得志的傲氣,一雙瑞鳳眼雙眸明亮,顧盼間神采飛揚,是志得意滿的樣子。
右邊的馬氏,也是一位絕世佳人,畫像中是二十多歲時候的寫意畫像,卻也能看出來少女的美姿容。
竟有七分相似!
這時候的蘇硯冬二十二歲,五官完全長開,總有人嘀咕高相和蘇相的關系,卻沒有一個人敢當面說出來。
難道說:高相,我看你和你的政敵蘇大人長得還挺像的,別打了吧。
況且高相一直用蘇硯冬“形似婦人”來攻擊蘇黨,兩黨的斗爭一度到了白熱化階段。
蘇硯冬帶著一部分分離出來的楊黨,成為了朝堂上的第二支勢力。
大家也看出來了吧,黨派之爭最激烈的時候突然退出去,萬平帝可沒有這種手段讓高相屈服,不然也不至于被鉗制了幾十年,要說為何高黨撤離不反撲,老李覺得,定然是高相認出來了,蘇硯冬就是他的親生兒子!
可為何不相認呢?明知道自己現在的繼承人,并不是高家的血脈。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