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調戲啊?
蘇硯冬目光偏移,她那時候只是看景珩看起來很好欺負的樣子,特意磨礪他一下。
切勿被賢才(美色)所惑。
好吧,蘇硯冬承認,自己確實調戲了。
相比于外貌條件更好但是稍顯油膩的太子景礽的招攬,景珩的招攬其實讓蘇硯冬感覺更舒服。
有沒有誠意在蘇硯冬看來,還是很重要的,畢竟蘇硯冬已經實現了財富自由,那些功名利祿在蘇硯冬看來不值什么,她這輩子都不會有后代。
治水前夕,景珩特地來找蘇硯冬探討方法,畢竟蘇硯冬就是以《治水疏》出名的。
那黃河堤壩年久失修,他一個光頭皇子,底下也沒什么有才能的人,除了禮賢下士倒沒有別的方法了。
蘇硯冬到現在都記得那個被景珩反復修改,磨出毛邊的紙卷,這是太子和八皇子景祀根本就做不到的。
兩人探討了一晚,氣氛非常和睦。
在君臣和睦、濃情蜜意(景珩以為)的時候,景珩向蘇硯冬提出來了招攬。
“我知君從江城逃難而來,”景珩的眼神非常平靜,沒有任何嘲笑蘇硯冬家世的意思,“若是硯冬愿意輔佐我,我定要這堤壩安寧,十年內不讓百姓聞訊色變”景珩的語氣讓人知道他是認真的。
“臣還是更喜歡太子那款的,”蘇硯冬不知道該怎么拒絕,不管怎么拒絕都傷人,倒不如從情色方面。
蘇硯冬和景珩一整夜都在內閣偏僻處探討治水,此時蘇硯冬睜著那雙熬夜通紅的眼睛輕浮一笑,“殿下還需要再多練練。”
說著,蘇硯冬還朝景珩身下望去。
實在不忍心拒絕認真工作的小皇子,不忍心打擊他的自信心,希望景珩能夠揚起斗志建功立業,倒不如讓景珩覺得自己是個爛人,只在乎這些情情愛愛。
“斷袖”的名號倒是沒傳出去,因為蘇硯冬男女不忌。
和楊黨鬧翻了之后,蘇硯冬像是換了一個人,生怕別人覺得自己太清白,從情色上自污名聲是最不損傷羽毛的。
可沒想到景珩居然記到現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