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下人的消息讓蘇硯冬有些惱火,姬淮疆還不準備回北疆嗎?這個“鎮北大將軍”有沒有意識到他的重要性?
或許她從來沒看清過姬淮疆,看到京都來的消息,姬淮疆每日與景和帝共觀天幕,蘇硯冬臉都黑了。
“要是他不回就把姬家祖墳冒黑煙了,再讓‘姬父’出來說話。”
姬父當年就是因為貪功冒進犧牲了,只是因著萬平帝好面子,并沒有任何懲罰的冷處理了,不然姬母也不會著急忙慌的把姬懷雪送進宮當籌碼。
姬父的話,姬淮疆不敢不聽吧?
景和帝又在干什么?和姬淮疆一起斗雞呢,北疆那么重要的邊境不管?
姬父好歹也在北疆駐守了那么多年,姬淮疆絲毫不擔心北疆的嗎?
“把這則消息遞上去,讓景和帝松松皮子。”
天幕終究只是娛樂,無論如何也不該松懈了對北疆大齊和南疆小國們的防備。
“阿冬,北疆那邊已經逐漸形成了羊毛供應商一條鏈,真是一舉兩得啊!”
大齊缺物資嗎?當然缺!
那用羊毛和牛肉來換取物資,不是資敵嗎?
其實不然。
換取物資的時候,用他們的畜牧產品給予合理定價,但是嚴格限制了鐵器、兵器等戰略物資的交易,這既可以養活慈安院的紡織廠,又可以光明正大的削弱大齊。
要知道,大齊的國土百分之八十都是草原,草原的承載力有限,這樣過度放牧不過兩代,草原應該就退化了。
若大齊沒有有遠見的人來破此局,最多三十年,大齊的國力就會小于大虞。
可這途中的大齊的騷擾還是不可避免的,這也是蘇硯冬暫時放過姬淮疆的原因。
什么一笑泯恩仇、發小情誼的,打了自己,難道還要放過他嗎?
“要是姬淮疆不行的話,先殺了,然后扶持我們的人上去。”
將軍不好培養,需要天賦和經驗,還有在軍中的統領能力。
姬淮疆父親一手成立的淮北軍,目前只認姬淮疆一人,這也是個難題。
“快讓姬淮疆滾回北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