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和帝去看了縣志。
當看到蘇硯冬在寫下的《江南水利志》之后,一邊顫抖著,一邊點燈看了一整夜。
“好!”
“好啊!”
他從前是為了治水深入研究過的人,可再如何深入,這些年也沒有再研究過,難免生疏。
怪不得在蘇硯冬上任,自己治水之后,再也沒有發生過水災,原因在此。
這水利志清楚記載了這么多次治水的經驗,甚至在此處保留的還是副本,若是其他地方有水勢風險,隨時可以調用江南的人才前去解決。
海晏河清,有蘇硯冬的一份。
景和帝從前還覺得自己勤儉節約、愛民如子,兢兢業業當皇帝,如今看來,對于江山的穩定,蘇硯冬做得比他還要更多。
萬平帝當年為什么要寵幸蘇硯冬?
景和帝明白了。
有著這樣才華的臣子,萬平帝沒有放過的道理。
萬平帝沒有殺的臣子,差點被他殺了。
從前有多大的誤會,此時就有多大的后悔。
「此地自當年蘇大人督建之后,近六年來再未潰過,下游三縣的收成,比往年翻了兩成。」
景和帝拿著縣志,久久不能平靜,白日里走過的堤壩旁邊有著修堤的名錄,百姓們自發將她的名字刻在最前面,字跡雖然不似御筆遒勁,卻透著真切的敬服。
他曾經在朝堂之上見過蘇硯冬向萬平帝奏對水利,條理清晰,從容不迫,卻不知道那份從容背后,是多少個泡在水里的經歷,多少個核賬到深夜的夜晚。
這一刻,他不再是那個高高在上的帝王,只是一個窺見過蘇硯冬過往艱辛的人,心里翻涌著復雜的情緒,有著對蘇硯冬能力的愈發認可,更有著無盡的心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