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刺史大人按照我剛才所說的去做,別的我不敢保證,但通州這邊的糧食作物一定是沒有問題的,最多兩三年的時間,通州的倉庫便會變得充足,那時,不管通州刺史大人,你想做什么都是可以的,而這一份政績正是朝朝堂官員所需要的。”
王龍侃侃而談,因為他是親眼目睹了交州是如何崛起的。
當初在上課的時候,李昭也沒有避著他們,因此,交州學院的學生,基本上都是知道這一套的。
李昭當初給他們灌輸這套思想的時候,為的就是今天。
當武國打下三國的疆域時,那時的武國疆域便會變得無比遼闊,如此幅員遼闊的區域是需要很多的官員來治理的。
像這種千載難逢的機遇,如果抓住了,未來必然平步飛升,正所謂一步慢步步慢,便是這個道理。
通州刺史是一個通透之人,他治理通州這些年,并沒有什么過錯,甚至在政績方面還有十分突出的表現。
所以當王龍說出這番話后,他立即意識到了此事的重要性。
這對于他而,絕對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
更為重要的是,他之所以相信王龍,是因為王龍來自交州,而交州現在是當前武國經濟軍事最重要的區域。
如果這些學員沒有學到到足夠多的有威懾力的東西,他們是不可能認為武國能一統三國的。
“那我后續該如何做?”通州刺史態度十分的謙卑。
“很簡單,既然要發展整個通州,那就離不開人,但當前的通州老百姓自已尚且不富裕,他們需要自已耕種良田,所以當然不可能抽出他們來幫助通州打通溝渠河道,因此,最合適的人選就只有蒼國的這群俘虜了。”
聽到這話之后的通州刺史,終于明白了前因后果。
“妙啊,當真是妙啊。”通州刺史也并非是治理當地的白癡,在聽到王龍如此說后,當即就已經明白過來了:“你的意思是讓我利用這群俘虜,讓他們幫我們通州做事,因為不管他們做不做事,我們都是需要付出糧食的,對嗎?”
“刺史大人果然聰慧,一點就透。”王龍忍不住夸贊到了,他就喜歡和聰明人說話。
王龍在某種程度上來說并非是忽悠,因為武國的軍事實力還有糧草,軍隊這些都是足以支撐武國統一其余三國。
既然自已在這里看到了武國打勝蒼國的可能,那么不管是南部還是西部,都是有極大的可能會獲勝。
因此,將三國的地圖納入武國的版圖,根本不是做夢。
那時武國的領土至少擴張5倍,如此大的區域,通州肯定不是邊界。
只要是一個成熟的政治家,都會換位思考,如果自已是武皇陛下,多了如此多的地域,該如何劃分治理?
這是一個很大的問題。
因此,挑選厲害的能治理當地的官員,就顯得極為重要。
而四國正好經歷一場大戰,對于各國的百姓來說,這都是一場災難,
戰爭摧毀一切很容易,但災后重建非常難。
如果我國想保持這種一統的完整性,讓三國的百姓全部融入到武國當中,那么當地的恢復一定是至關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