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隨著二十一世紀以來,東北地區積極二次調整,以及國家政策扶持,沿海地區資金帶入,東北地區部分改革順利,調頭成功,優先發展優質工業,沿海貿易,大城建基礎建設戰略成功,具l可看北遼省的北沈市和大旅市。
但東北地區發展日益不均衡,內部貧富差距也逐漸拉大,即越往北越難以調整,難以改革,旨在國家大糧倉戰略越發重要為基底下,東北內陸地區無法分擔人口紅利和資金提供足夠的工業生產力,現代化經濟改革成效慢,干部思想意識傳統,營商環境保守落后,資金到位不足等客觀情況。
楊東已經看入迷了,這個劉喜的這一篇有關經濟發展的文稿,或許有個別地方是主觀想法,可是客觀情況更多,而且分析的很到位也很明白。
但最終還是要看解決辦法,不然寫的再多也只是一篇‘研究歷史的稿子’
可就算如此,楊東也舍不得快速閱讀,生怕錯過劉喜的分析。
分析,也是干貨啊。
一點點,看下去。
不知不覺,一個小時過去了。
劉喜這篇稿子,寫了足足三十七頁,八千多字。
不愧是市政府的筆桿子啊,真牛。
最后,劉喜的解決辦法是什么?
他說:東北地區基于發展不均衡的背景下,可以借鑒前二十年沿海地區發展經驗,即優先發展地區帶動后續發展地區。
魔都優先發展,逐漸帶動長三角地區發展,長三角地區發展逐漸輻射到華北地區,與京津發展經濟帶共通合力下,推動華北發展。
以點帶面,以城帶周邊鄉鎮。
東北地區要優先發展出兩個工業化重鎮,帶動周邊發展。
東北地區要優先發展出至少一個高科技產業重鎮,帶動東北科技發展。
東北地區要優先發展出一個國家級港口城市,國家級外貿中心,使東北生產的產品可以出港出口,賺取外匯,換取戰略地位,國家政策傾斜,反哺內陸地區發展不均勻情況。
楊東直接站起身來,臉色難以抑制的激動和興奮。
自已就算沒有二世為人的記憶,也能看出來這篇文章的不俗之處。
最關鍵的就是劉喜對東北地區發展趨勢竟然如此的透徹,甚至完全符合2018年以后東北地區的發展趨勢。
2018年以后國家對東北發展是有計劃的,并不是網上說的后娘養的。
國家級港口和外貿中心,東北有了。
工業化重鎮,東北地區也有了,而且不止兩個。
科技化重鎮,東北地區也開始發展,而且效果顯著。
重要的是什么?重要的是東北地區的三產結構調整以及階段性改革,取得成效了。
由此,楊東可以預,2018年開始到2028年甚至2035年前后,東北地區經濟發展一定會迎來一個很大的突破,或許依舊比不上沿海地區經濟帶,但在內陸十幾個省份里面,會逐漸拔頭。
楊東當然看不到2024年以后的情況,因為他從后世重生了啊。
但是回到現在,回到此時此刻,尤其讓了黨員干部以后,楊東越發的肯定這一幕會發生。
這是符合科學道理的,因為這就是發展戰略的必然性。
沿海經濟發展到了一定程度,國際外部局勢逐漸惡劣,那么大量的資金會注入哪里?自然是經紀結構欠發達的內陸地區。
東北地區自然是其中之一,且有天然優勢,有港口有地理位置優勢,而且老工業基地也會煥發新的篇章,這里還是文化娛樂發達的地區,未來旅游也是個新增點。
對比西南地區和西北地區,東北地區有后發優勢。
就像改革開放后的國家與其他歐美發達國家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