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一個長方形的車廂,下面裝著四個巨大的木輪。車廂前部,畫著一個縮小版的“鍋爐房”和“蒸汽機”,通過齒輪和連桿,連接到后方的兩個驅動輪上,車廂頂部,還畫著一根小小的煙囪。
“看,”沈桃桃指著草圖,語速飛快,“這就是‘蒸汽車’!也叫......‘公共汽車’。簡稱‘公車’。”
“公車?”周瑩重復著這個陌生的詞。
“對,公共的,就是大家一起坐的車。”沈桃桃解釋道,眼睛亮得如同燃燒的星辰,“周瑩姐,你想想咱們的鎮北軍城,建起來以后有多大?從最東邊的居民區到最西邊的軍營,從北面的礦場到南面的暖棚。走路得半個時辰,甚至一個時辰,累不說,還耽誤多少工夫。”
她越說越激動,手指在草圖上用力點著:“有了這個‘公車’,就不一樣了。”
“咱們在城里,規劃好固定的路線,比如從驛站廣場出發,往東走居民區,往西走軍營,往北走礦場,往南走暖棚和工坊區,每隔一段距離,設一個‘站牌’,作為停車點。”
“車上配一個司機,再配一個專門負責燒鍋爐的,司機開車控制方向和速度。再配一個售票員,負責收錢......哦不,收工分,維持秩序。”
“大家要出門,就到最近的站牌等著,看到‘公車’來了,招手上車付工分。告訴售票員你要去哪一站,到站了司機停車,你就可以下車,這樣又快又省力,還不怕風吹雨淋。”
“這車一次能拉十幾號人,一天跑個十幾趟,比走路快許多倍,省下的時間能多干多少活,多賺多少工分。”
沈桃桃描繪著藍圖,仿佛看到了未來:寬闊平整的水泥路上,一輛冒著白煙的蒸汽車,慢悠悠地行駛著。車廂里,擠滿了去上工的漢子,去學堂的孩子,去暖棚摘菜的婦人,大家說說笑笑,臉上洋溢著滿足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