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竟,現代詩他在前世也不是沒看過。
......
晚上,陳宇和江芷云來到一家極富盛名的京城私房菜館。
這家菜館藏在胡同深處,沒有招牌,只招待熟客。
直播鏡頭下,一道道精致的菜肴被端上桌。
“這道是‘蟠龍菜’,相傳是明朝嘉靖皇帝的家鄉菜,用魚肉和豬肉糜混合,再用雞蛋皮包裹,蒸制而成,形似龍身。”
“這道是‘金蟾玉鮑’,其實不是鮑魚,是用冬瓜雕刻成鮑魚的形狀,再用高湯煨制入味,考驗的是廚師的刀工和吊湯的功夫。”
陳宇一邊給江芷云夾菜,一邊將每道菜的來歷、典故、做法娓娓道來。
其知識之淵博,談吐之風雅,讓直播間的網友嘆為觀止。
他們的談話,也吸引了鄰桌一位老者的注意。
那老者身穿一身樸素的中山裝,精神矍鑠,氣質不凡。
當聽到陳宇講解一道“炒肝”的背景時,他原本不以為然,覺得和自己了解的版本有出入。
可他心中默默一盤算,將歷史細節一對照,竟然發現,陳宇說的那個版本才是最符合史實的!
老者頓時對這個年輕人刮目相看,主動上前攀談,兩人越聊越投機,頗有相見恨晚之意,最后互相留下了聯系方式。
次日,江芷云因為有跨國會議,便留在了酒店線上辦公。
陳宇則獨自一人,前往大夏作協參加文學沙龍。
沙龍現場,群賢畢至,都是國內文學界有頭有臉的人物。
交流會全程直播。
一開始,話題圍繞著古典詩詞展開,氣氛還算和諧。漸漸地,話題轉到了現代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