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入確實大,但回報也大。”李明在黑板上畫了個圖表,“按照我的計算,一家專賣店的年利潤可以相當于我們現在十家代工客戶的總和。”
大家面面相覷,顯然被這個數字震驚了。
“真有這么高的利潤?”有人問道。
“當然,前提是選址要好,管理要到位。”李明說,“我們可以先開幾家試點,積累經驗后再大規模推廣。”
爭論一直持續到晚上十點,最后李明提議投票表決。
“同意開設專賣店的請舉手。”
李明率先舉手,張曉雯也舉了手,還有幾個年輕的管理人員。
“反對的舉手。”
老會計、副廠長等人舉手。
“棄權的舉手。”
剩下的人陸續舉手。
李明數了數:“同意7票,反對5票,棄權3票。決議通過。”
散會后,李明留下了張曉雯。
“你為什么支持我?”李明好奇地問。
“因為我相信你的判斷。”張曉雯認真地說,“而且我覺得你說的有道理,我們不能總是給別人代工,要有自己的品牌和渠道。”
李明欣慰地笑了:“謝謝你的支持。”
接下來的一個月,李明馬不停蹄地跑遍了全省十個重要城市,為專賣店選址。每到一個地方,他都要實地考察商業街的人流量、消費水平、競爭對手情況。
省城的第一家專賣店選在了最繁華的中山路,是一間80平米的店面。李明親自設計了裝修方案:簡潔明亮的風格,暖色調的燈光,精致的展示柜。
“李總,裝修費用有點超預算了。”負責裝修的小劉匯報道。
“沒關系,第一家店是樣板,一定要做出效果。”李明說,“其他城市的店可以適當簡化,但品質不能降低。”
兩個月后,十家專賣店同時開業的日子到了。
李明制定了一個大膽的營銷計劃:十家店同一天開業,每家店的前100名顧客可以享受5折優惠,同時邀請當地媒體報道。
開業當天,李明一大早就趕到省城的旗艦店。還沒到營業時間,門口已經排起了長隊。
“這衣服質量怎么樣?”隊伍中有人問。
“應該不錯,電視上播過他們的時裝秀。”
“價格會不會很貴?”
“聽說今天有5折優惠。”
上午9點,專賣店正式開業。李明剪彩后,顧客們蜂擁而入。
店里的營業員都是經過專門培訓的,服務熱情周到。顧客們試穿、選購,氣氛非常熱烈。
“這件衣服真漂亮,做工也很精細。”一位中年女士贊不絕口。
“是啊,比百貨商場里的那些雜牌強多了。”她的朋友附和道。
中午時分,李明接到各地專賣店的電話匯報:
“李總,南京店的銷售額已經超過預期了!”
“蘇州店這邊也很火爆,好多顧客都在問什么時候有新款。”
“無錫店的庫存快不夠了,需要緊急補貨。”
李明興奮地握著電話:“太好了!馬上安排補貨,千萬不能讓顧客失望。”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