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試衣間呢?”
“再寬敞一些,鏡子要用進口的,燈光要柔和。”
每一個細節,李明都要親自把關。他知道,這不僅僅是十家店的開業,更是品牌形象的確立。
開業前三天,李明召集了所有店長開會。
“我們的目標不是賣衣服,而是傳播一種生活方式。”李明看著臺下的十個店長,“每一個進店的顧客,都應該感受到我們的用心。”
“李總,如果有顧客砍價怎么辦?”一個店長問。
“統一價格,不打折。”李明的回答很堅決,“我們賣的是品質,不是便宜貨。”
“那如果競爭對手降價呢?”
“我們用服務和品質競爭,不用價格。”
開業前一天晚上,李明站在省城旗艦店里,看著整齊陳列的服裝,心中滿是感慨。一年前,他還在為一套樣衣的制作費發愁,現在卻有了十家專賣店。
“李明,你在想什么?”趙雅走過來,挽住他的手臂。
“我在想,如果我爸能看到這一切,他會怎么說。”
“他一定會為你驕傲。”
第二天早上九點,十家專賣店同時開業。李明站在省城旗艦店門口,看著排隊等候的顧客,心中涌起一陣激動。
“李總,電視臺的記者來了。”小張提醒他。
“讓他們進來拍攝。”李明整理了一下西裝,“今天是個好日子。”
上午十點,各個店面傳來好消息。
“省城旗艦店,開業兩小時銷售額突破三萬。”
“南陽店,隊伍排到了街口。”
“洛陽店,連衣裙已經賣完了。”
李明在各個店面之間奔波,每到一處都能看到火爆的場面。
“李總,全國性的報紙想要采訪您。”小張氣喘吁吁地跑過來,“《經濟日報》的記者已經在等您了。”
“《經濟日報》?”李明有些驚訝,“他們怎么知道的?”
“十家店同時開業,已經成為全國服裝行業的新聞了。”
采訪在省城旗艦店進行。記者是個中年男子,看起來很專業。
“李總,您的專賣店模式在國內還很少見,是什么給了您這樣的靈感?”
“我覺得消費者需要的不僅僅是產品,更是一種體驗。”李明面對鏡頭,顯得很自信,“專賣店能夠完整地展現品牌形象,讓消費者更好地了解我們。”
“那么接下來有什么計劃嗎?”
“我們會繼續完善專賣店的服務,讓每一個顧客都滿意。”
采訪結束后,李明接到了無數個電話。
“李總,我是上海紡織集團的,想請您去我們公司交流經驗。”
“李明,我是廣州服裝協會的,希望您能來做個講座。”
“李總,我們是投資公司的,想談談合作。”
“老廠長,我們成功了。”當晚,李明給老廠長打電話報告情況。
“我知道,電視上都在報道。”老廠長的聲音里帶著笑意,“李明,你讓我們這個小廠子出名了。”
“這只是開始,老廠長。”李明看著窗外的夜景,“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