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見椿一手拿著話筒,本能地想要掃視一下臺下的同學們。
但是一掃,有點看不清后排啊。
林見椿與主持人對視了一眼,主持人生怕林見椿又要來搶她手里的臺本,下意識地后退了一步。
這落在林見椿的眼里,就成了——主持人給她讓位置了!
林見椿三兩步就上了臺,手指著一代插秧機的圖片,又指了指黎工那裝著拖拉機頭的二代插秧機。
“同志們,我個人覺得作為研發農機的工程師應該下到群眾基層去,到基層去了解群眾需要什么樣的農機。”
“黎工應該一直生活在城里條件優越,不清楚現在的農村最多的是勞力!一代插秧機體積小方便挪動,男女老少都能操作且易上手,能在南方的丘陵地帶用,也能在平原地帶綁在拖拉機后用。
而黎工的二代插秧機雖然實現了全面機械化,我想請問這個造價要多少?
我粗略地估計,兩三臺插秧機應該抵得上一臺拖拉機的造價,那為何不直接造拖拉機?拖拉機的用處可多了,很多偏僻的農村連拖拉機都沒普及呢!”
林見椿話落,還朝著大家鞠了一躬,“以上純屬個人分析,給大家做個參考。要是有得罪黎工的地方,還請黎工海涵。”
“我覺得那個女同志分析得挺到位的,我家就是農村的,我們村每年都要來好多知青,耕地就這么些,勞力過剩,產出的糧食不夠大家吃,村長就帶著村人去開荒”
“我也不支持這個二代插秧機,還不如把錢省下來造拖拉機,最好給我們村也來一輛拖拉機。”
說支持林見椿的大多都是農村出來的工程師和研究員。
四個院長經過討論后,黎工的這個項目確實存在過度研究的嫌疑,最終決定將二代插秧機暫且壓下。
“黎工的這個研究成果還是好的,等以后咱們國家有錢了可以普及起來。”嚴院長打著哈哈,安慰黎工。
嚴院長心里也苦啊,他們研究所自己人給談黃了唯一的項目,讓他們研究所成功地掛了零。但是他覺得林工說得有道理,國家那么困難,任何一筆錢都得精打細算著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