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當真是一石激起千層浪,朝中的各黨派又開始躁動起來,其中基本分為三種立場,第一種人礙于這兩位大人的淫威,考慮再三之后,決定支持他們的說法,也就是:“張棟天乃昏官一個,草菅人命,罪不容誅!”
第二種人就據理力爭,說這張知府在任期間兢兢業業,有功無過,真乃人民好兄弟,父親好兒子。這件事明顯是趙沈二位尚書教子無方,造就了兩個明顯帶有黑社會性質的猖獗團伙云云
其實他們中大多數人根本都沒聽說過張棟天這個名字,作為一個京官兒,一般都不會去關心那些地方官是何許人也,哪怕你是個在國子監里整天研究詩詞歌賦的虛職,自我感覺也比某某地方的巡撫要好,誰讓咱身處全國政治和權力的中心呢?
因此,夸張棟天是假,借此打擊趙沈二人才是真正目的,這幫家伙在朝堂之上就劈頭蓋臉地進行聲討,暗地里那彈劾的奏折更是像流水線生產一樣地往上遞,其實最終的目標,也就是為自己爭奪更多有利的政治資本罷了。
至于那第三種人,也就是中立派,這一幫人其實也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不要以為你們不表態就沒事兒了,另外兩幫人會想盡一切手段來拉攏你們,如果拉攏失敗了,那你很可能就是下一個敵人。
總而之,政治斗爭還真是個其樂無窮的玩意兒
到了最后,來定奪這場鬧劇的人自然只有一個,那就是皇帝。
此時的朱翊鈞已然是不太上朝了,在外人看來,這個明神宗終日不是沉迷酒色,就是在那里搞什么煉丹之類的事情,朝中大權都落在內閣和一幫太監的手里,所以這個皇帝其實是很好忽悠的,就看誰能搞定那幾個親近他的太監和道士了。
其實他們都錯了!作為明朝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朱翊鈞絕不是他們想象中那樣一個人,真正的權力,他始終沒有放手過,東廠、錦衣衛,看似權傾朝野、不可一世,但說到底,他們也只是這明神宗手中的工具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