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天有四時,王有四政,春、夏、秋、冬正應了慶、賞、刑、罰。所以古時都是“秋后問斬”,人們相信到了這時,便是天地始肅,殺氣已至,可申嚴百刑,以示此乃順天行誅。
當然了,古代砍頭選在秋季,除了這些天人感應的學說以外,也是有其現實意義的,因為公開行刑主要目的還是要起到示警作用,農民在秋冬二季較為空閑,也方便地方官動員民眾圍觀。
但也有例外存在,比如王詡,他是不可能等到秋天了。按照古人的說法,這位的情況屬于“謀反大逆,決不待時。”簡單來講就是,你連死緩都挨不上,直接拉出去斃了才是王道。
每逢遇到他這樣的犯人被處刑,那來圍觀的人更是眾多,老百姓都好奇啊,這敢在皇帝頭上動土的惡徒究竟是個什么模樣?會不會吃人?有沒有三頭六臂?按照現代人的邏輯,能干出王詡這種罪行的人,基本得有十英尺高,兩噸重,吐火,能吃錘子,被散彈槍擊中而不倒
“劉大人有禮了。”貓爺上前與劉航打著招呼。
“豈敢豈敢古大人客氣了。”劉航雖是今天的監斬官,但他心里明白,這位金牌大內密探才是抓住王詡的功臣。
“呵呵我就是來看看,今日這里的防衛工作如何。”
“古大人且放寬心,既然知道斬的這人是百花會亂黨,我便早有了他們會來劫法場的準備,周圍的兵士中其實已隱了不少錦衣衛中調來的高手,再者我這個武狀元,也不是擺著看的。”
貓爺笑得更得意了:“好,很好,我還有些事情,恕不久留了。”
“古大人慢走”
午時,頭上套著塊黑布的王詡被拖了出來,這位恐怖份子的隆重登場立即掀起了現場的一陣高潮,圍觀群眾們已經沸騰了起來,仿佛看著一個陌生人的生命在自己眼前結束,會帶給他們莫大的樂趣。
人性中就是有這么可怕的一面,來看砍頭的人無非是想聽幾句類似“老子二十年后又是一條好漢”,或者“冤枉哇!饒命啊!”這樣的哭嚎。
其實這些人,只是想在別人身上看自己的影子罷了
就好比到街上看一看那些不屬于自己的美女,去銀行看一看那些不屬于自己的鈔票,到車展上看一看那些不屬于自己的跑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