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宋鴻軍疑惑的看過來,沈淮笑道:“我在東華比你想象的要艱難一些啊。譚啟平在很多事情上都保持沉默,既不反對也不支持,我不能把宋家的牌子公開扛出來,不拔幾個硬釘子,手腳就伸展不開啊。”
宋鴻軍嘬了嘬嘴,對沈淮干掉幾個地頭蛇也不以為意,只是問道:“你與譚啟平的關系好像沒有想象中那么密切啊……”
沈淮笑了笑,吳海峰今天作為前市委書記、市人大主任露面做客,宋鴻軍要是一點都覺察不到異常,那他真就是瞎子了。
不過,沈淮笑著說道:“要讓別人重視你,說到底,也需要有你自己有讓別人不得不重視的底氣;密不密切,也都根源于此,世界上不會有無緣無故的愛跟恨。”
沈淮不想就這個問題說太多,譚啟平有他現實的權衡跟選擇,他有他現實的權衡跟選擇。
譚啟平此時急于鞏固他在東華的權勢,拉梁小林、潘石華等人進自己的圈子,而沒有魄力去大力提拔有能力而且真正能做事的官員,沈淮這時候沒有資格指責譚啟平的不是,但他不會認同譚啟平的這些行為。
宋鴻軍點點頭。
燕京的幾天接觸,沈淮雖然給他很深的印象,不過那些印象還都流于表面。到東華的時間雖然很短,但接觸問題的層次就要深得多,感觸也更深。
首先是梅鋼的成績就矗立在眼前給他極大的震驚;再一個就是今天的夜宴,吳海峰、周炎斌、楊玉權等人出面陪同,叫宋鴻軍能看到,沈淮此時貌似身處鄉鎮,但在東華地方事務上的影響力要比他想象的深得多。
這兩天還有一個事叫宋鴻軍的印象異常的深刻。
昨天的招待晚宴,是以市委市政府的名義召集,出席陪宴的人,可以說都是東華市的頭面人物。
今天的晚宴,是以區招商局的人名義舉報,除了吳海峰、周炎斌、楊玉權等人外,沈淮也是主要召集梅溪鎮、梅鋼的官員及管理人員及相關人等陪同宋鴻軍。
按照常識,今天出席晚宴的人物,應該要比昨天層次低得多,實際給宋鴻軍的認識則是相反。
在宋鴻軍的印象里,鄉鎮干部跟鄉鎮企業家,也盡是土得掉渣、有兩個錢恨不得要擺到別人臉上、在真正強勢人物面前又雙膝都軟不能站的貨色。
然而今天周知白、張力升等人就不用說了,褚宜良、朱立、楊海鵬、趙東、黃新良等人,并沒有特別耀眼的履歷跟名望,但他們今天所表現出來的談吐跟交談之間偶爾流露出來的一些對社會事物的見解以及在各自領域的專業素養,并不比宋鴻軍以往在繁華都市所接觸的那些社會精英差多少。
他們身上所表現的自信跟從容,讓人很難將他們跟鄉鎮基層聯系起來。
也只有這么深入的接觸下來,宋鴻軍才能更深刻的了解到,沈淮在梅鋼的成功,絕不是幸運或者是偶然的奇跡。
能這么快的在身邊聚集一批社會精英形成圈子,首先要有識人的慧眼,其次要有用人的魄力,再次要有折服人為己用的魅力,這不是單純一個宋家子弟的身份所能帶來的。
那些個認為豪門子弟一定會優秀、即使不優秀也會循規蹈矩的看法,實際上幼稚的。無論在那個群體里,撥尖的人永遠都是極少數。豪門子弟不過是占據多得多的資源跟先發優勢而已。
宋鴻軍在他的交際圈子里,接觸了太多的豪門子弟,即使那些有事業心的,經商或從政,能依仗家世聚攏自己班底的,也大多良莠不齊。
宋鴻軍下海經商近十年,僅以財富規模來說,國內能跟他比的,也就三五百人而已。他這次到東華是一個人獨游,但他旗下有十幾家公司,員工也有兩千多人。這些年來跟著他在商海拼博、給他信任的嫡系親信以及合作者也就那么十來個人,算是他自己的班底。
不過,宋鴻軍也沒有自信,把自己的班底拉出來,就一定能強過梅溪鎮及梅鋼這一批人。
宋鴻軍心里也很奇怪,算算沈淮到東華任職的時間,前后也加起來就一年半而已,他是怎么把這些人找出來,聚集到自己的旗下,并恰到好處的給他們各自施展拳腳的空間?
同時宋鴻軍也很好奇,沈淮跟譚啟平之間有怎樣的裂痕,以致沈淮在東華不得不擺出另立山頭的勢態,但見沈淮無意深談下去,宋鴻軍也知道眼下不是合適的時機,便轉開話題,問道:“英皇的場子給你掃平了,那我們這是要去哪里?東華這鳥不拉屎的地方,還有比英皇更好的場子?”
“東華雖然經濟發展整體上很滯后,但畢竟也是有仈激u十萬人口的城市,這么龐大的基數在,也使得英皇自成立起,每年的盈利都在兩三千萬以上。英皇倒了,你以為這么一塊蛋糕就沒有其他人出來補上來搶食了?”沈淮笑道,“當然,你要是想找比香港、廣城都開放的高級場子,東華現在還真沒有……”
_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