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以眠和譚碩這兩天一直在跟進籃球預選賽的報道。
當天進行七場比賽,其中有兩場北江對陣其他區域,作為主場的北江隊,氣勢上明顯要更強一些。
喬以眠不是專業的體育新聞記者,這次不負責人物采訪,進行現場報道之后,就和其他家記者一起坐在場內看籃球賽,順便拍幾張現場比賽的特寫備用。
她在現場遇到了電視臺的宋楠星,兩人許久不見,湊在一起邊看球邊嘀嘀咕咕地聊著天。
宋楠星喜歡籃球,趁著中場休息,向她介紹場上兩隊的情況。
“看到那個22號了嗎?趙昊宇,咱們北江隊的新星,第一次上場就貢獻13分,拿下6.7個籃板球,小小年紀前途無量!”
喬以眠聽不懂他說的是什么,卻覺得他這話有意思。
“你自己才多大,還說人家年紀小。”
宋楠星攤手:“人家才20,比我小好幾歲呢。”
喬以眠看著那將近兩米的大男孩,若有所思地點點頭,“行吧。老年人。”
下半場快結束的時候,一位北江隊員沒接住隊友傳來的球,籃球徑直朝場外飛來。
趙昊宇眼疾手快,飛身救球,在半空中改變籃球方向,傳給了隊友。
而他整個人卻朝著內場撲來。
變故發生得太快,喬以眠正舉著相機拍照,鏡頭中就出現了一張緊張驚訝的帥臉。
如此鮮活又真實的特寫鏡頭,喬以眠幾乎是下意識按了快門,捕捉到這個難能可貴的畫面。
可她再想躲就有些來不及了。
幸好一旁的宋楠星直接拉了她一把,趙昊宇也飛快地用手臂擋了一下,才沒將她撞飛。
即便如此,年輕球員半個身體還是罩在了她上方,撲通一聲摔倒。
喬以眠驚魂未定,卻緊緊地抱住了相機。
看著頭頂上方疼得呲牙咧嘴的臉,她急忙詢問:“你沒事吧?有沒有受傷?”
趙昊宇緩了幾秒才搖頭,“沒事。”
周圍的人連忙過來,七手八腳地去拉他,喬以眠這才從他身下爬出來。
趙昊宇起來時看了喬以眠一眼,本就因為打球泛紅的面頰,更紅了些。
喬以眠沒太在意,被宋楠星拉到一邊問長問短。
她這才感覺后腰有些疼,應該是摔倒時硌到了什么東西。
場內比賽結束,北江隊以小比分贏了這場比賽。
大家都在感嘆他救下的那個球起了決定性作用,趙昊宇不好意思地抓了抓頭發。
場上氣勢十足如王者一般的年輕球員,此刻倒像是換了個人,和很多同齡的大男孩一樣。
青春活潑,又有些靦腆害羞。
喬以眠去醫護室找醫生看了一下,腰上只是撞傷,并不嚴重,拿了點藥膏就離開了。
今天的新聞稿已經寫完交上去了,她這面也沒什么事,將機器交給譚碩帶回單位,便打算直接回家。
哪知剛從醫護室出來,就看到宋楠星和北江隊的幾個隊員站在一起聊天。
看見她出來,宋楠星連忙跑過來說:“以眠姐,他們晚上要去吃飯,邀請咱們一起去呢。”
喬以眠婉拒:“不了,你和他們去吧,我想早點回家。”
“好不容易逮到個認識球星的機會,回什么家啊!”宋楠星小聲又勸:“他們明天可就離開林川了,下次再見,恐怕人家就是大牌了,到時候你想認識都難!”
喬以眠一琢磨也是這個道理,雖然她不是體育新聞記者,但多認識幾個名人,總歸沒什么壞處。
想到這兒,小喬記者也沒再堅持,點了點頭,“行,那一起去吧。”
隊員比賽期間不允許外出吃飯,所以這兩天他們一直在體育場的食堂統一就餐。
每個人都有營養師精心搭配的食譜,在吃的上面也格外嚴格。
喬以眠不由得咂舌感嘆:當運動員也不容易,吃吃喝喝都要受到嚴格控制,幸好她“好逸惡勞”,不是那塊料,否則連吃個麻辣小龍蝦都不能盡興……
她正邊吃飯邊聽他們聊天的時候,忽聽身旁有人開口:
“這位記者姐姐怎么稱呼?”
喬以眠轉頭一瞧,正是那位年輕球員趙昊宇。
“我叫喬以眠,南江周刊記者。”
趙昊宇驚訝笑道:“居然是南江周刊的記者,我爸特別喜歡看你們的報紙。”
任誰聽見別人夸自己的單位,肯定都挺開心的。
喬以眠也是一樣,聞笑容加深了許多,“謝謝你家人的喜歡。”
趙昊宇雖然年紀不大,可性子卻挺沉穩的,而且很會聊天。
短短的幾分鐘,就和他們兩人熟識起來,彼此還加了微信,相談甚歡。
臨走時,眾人一起拍了合影。
宋楠星特意又和趙昊宇單獨拍照,拍完之后又招呼喬以眠也拍一張。
分別時,天已經黑了,喬以眠走到場館門前,看到沈凌川的車居然等在那里,忙快步走了過去,拉開車門上車。
“你怎么來了?”
沈凌川點了點頭手表,“距離結束工作已經過去兩個多小時了,給你發消息也不回,干嘛去了?”
“當然是工作啊,順便又吃了頓飯。”
喬以眠打開手機一瞧,沒電了,從儲物格中翻出一根車載充電線,直接插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