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大靖制。
親王妃之下設四名側妃位,太子妃之下設兩名側妃位,太子良娣即為東宮側妃。
晉太子側妃者,載入皇家玉牒。
與民間的側室和貴妾不同,皇家側妃屬聘納范疇,于皇族宗室制度中位同“副貳”。
良娣即也屬太子家室。
可協理內務,可代正妃祭祀,側妃所生子為庶子,序齒繼承權僅次于嫡子。
除了太子妃,東宮妾室只有側妃能入玉牒。
而太子為一國儲君,家事即是國事。
其側妃的冊封務必奏請朝廷,降冊命,也就是必須要經過皇帝下旨冊封。
皇帝下旨前或會征詢內閣、禮部及皇后、太后之見,但皇后、太后不能擅下懿旨。
皇帝準旨冊封之后,禮部會主持冊封儀式,授予太子側妃冠服金冊,上玉牒。
能為東宮妾室請封側妃之位的,除了太子本人,太子妃與皇后也可為其請封。
而按制,妾室晉位側妃起碼要滿足禮、政、育三個條件,也就是必須要是良籍出身。
即軍戶、民戶、醫戶、儒戶之女,要家世清白,祖上三代無犯事的記錄。
當然,如果是其他非良戶籍。
譬如樂籍,像是教坊司出身。
再譬如丐籍,乞丐也是有戶籍的。
這樣的戶籍拿銀子也能改,但相應的要承擔暴露、欺君罔上的風險。
另在子嗣方面。
侍妾需至少育有一名康健男嗣,親王子嗣需平安存活至周歲,太子子嗣需活至百日。
若誕下女嗣。
能否成功晉位側妃則由該侍妾受寵程度,或對皇家貢獻程度來決定,亦或者女嗣受寵其生母亦可獲得晉升。
換之不論生兒生女,皇家之中母憑子貴、子憑母貴,歷來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若子嗣中途夭折,則自然駁回請旨。
當然也有無子被封為側妃的特例,譬如于太子有救命之恩且查證為實,譬如已證實太子妃無法生育等等。
不過這些都是幾率極其低的,便不細述。
最后在朝政立場方面。
大靖皇室對太子及親王的正妻側妃之間的平衡,多奉行“貴平”、“平貴”原則。
即正妃為勛貴之女,側妃必選文官或平民女。
反之正妃若為平民女,側妃則多為官家女,如此可很大程度減少某些黨爭。
此外其他條件則與被請封側妃的侍妾本人有關,總之要晉位側妃并非易事。
就看怎么周旋。
說白了就是重點在于太子如何行事。
此時此刻聽兒子說要為她請封良娣之位,這個“她”自是不作他想。
宋昭訓嘛。
裴皇后對此倒并沒表現出什么意外,像是早料到他會有此一說似的。
不過……
“從你納她入后院到現在也才半年多,這個時候請封側妃之位未免為時尚早,還是說你真就這么喜歡她?”
裴皇后往椅背上一靠,問道。
喜歡什么的……
駱峋不顯地蹙了蹙眉,面不改色道:“不是喜歡,是她有功,當得側妃之位。”
裴皇后:“身懷皇嗣之功?”
“這是其一。”
駱峋放在膝頭的手摩挲了兩下,道。
“其二,自兒子入朝,每日佐膳之食由宋氏精心搭配調備,日常憂心兒子身體,為兒子親制養身防護之物。
可見其賢良淑德,事上恭謹。”
“其三,宋氏此前雖為宮婢,目不識丁。
卻日常隨其掌事姑姑啟蒙識字,如今非但自身能讀書寫字,還日常教導腹中胎兒,為祈皇嗣安康日日誦經。
其秉心柔嘉,娠護有術,實屬良善之輩。”
“其四,不瞞母后。
兒子如今每逢旬休多宿于宋氏之處,東宮上下俱認其為兒子之寵妾,雖事實稍有相左,但兒子確偏她居多。
然宋氏至今不曾恃寵生嬌,始終恪守本分,待上敬畏有加,待下親和,可謂循矩無愆。”「愆:-->>qiā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