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有了明確的指令和援軍的希望,總算稍稍安定,紛紛沖出營帳,返回各自部隊部署防御。
很快,大坤營寨內也響起了凄厲的號角聲和軍官聲嘶力竭的吆喝聲。
士兵們慌亂卻不得不執行命令,奔跑著進入防御位置,弓箭手密密麻麻地站上了寨墻,緊張地望著外面那如同森林般密集的槍戟寒光。
營寨的防御被進一步加強,氣氛緊張得如同拉滿了的弓弦。
一封插著三根紅色羽毛的求援信,被一名身手矯健的信使帶上,從營寨后方一處隱秘的角落悄然潛出。
繞過外圍游弋的大乾哨騎,朝著薊城方向,亡命般疾馳而去。
而完成了合圍的吳承安所部,也并未急于進攻。
大軍開始就地挖掘壕溝,設立營壘,擺出了一副長期圍困、步步為營的架勢。
雙方隔著短短的距離,形成了短暫而詭異的對峙。
空氣中,彌漫著大戰前最后的死寂。
所有人都知道,決定命運的時刻,不在遼西府城下,而在那支正在趕來的大坤騎兵,以及早已張網以待的趙毅伏兵身上。
遼西府城外,大乾軍營的中軍大帳內,火把通明,將一眾將領的身影拉得忽長忽短。
帳外,是數萬大軍安營扎寨的喧囂與遠處敵營死寂般的沉默形成的鮮明對比。
吳承安端坐主位,目光掃過帳下濟濟一堂的將領——岳鵬舉、雷狂、楊興、狄雄、羅威,以及負責后勤的謝紹元。
他的臉上沒有了之前的凝重,反而帶著一種躍躍欲試的銳氣。
“諸位,”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