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這里,吳承安微微頷首,岳鵬舉行事果決,調度有方,確實沒有讓他失望。
然而,當他的目光落到信紙后半段,關于定風坡之戰具體戰損的匯報時,他的手指不由自主地微微收緊。
“定風坡此役,我軍依托工事,雖成功阻滯敵援,然敵軍攻勢兇猛,將士雖奮力血戰,仍傷亡慘重。”
“經清點,我軍陣亡四千二百余人,重傷一千九百余,輕傷逾兩千,合計折損八千一百人左右。”
“而據戰場清理及斥候探查估算,大坤攻城兵馬,損失約在六千人上下。”
“末將指揮不力,致使我軍傷亡竟多于攻城之敵,有負將軍重托,心中惶恐萬分,特此向將軍請罪,甘受軍法處置!”
八千一百對六千。
防守一方,占據地利,最終的交換比卻是如此。
信紙上,岳鵬舉那“請罪”二字,寫得格外沉重,仿佛能透過紙背,看到他請罪時那不甘又自責的神情。
吳承安緩緩放下信件,身體向后靠在椅背上,閉上雙眼,發出一聲幾不可聞的嘆息。
這個結果,并未出乎他的意料。
他麾下這支軍隊的構成,他再清楚不過。
除了趙毅部一萬算是久經戰陣的正規邊軍,以及岳鵬舉等少數核心將領帶領的嫡系還算精銳外。
其余大部分,或是各府縣臨時征調的郡兵,或是缺乏訓練的新卒,或是楊興、狄雄、羅威等歸附的綠林豪杰及其部眾。
這些人,勇氣或許不缺,但論及戰陣配合、紀律性、以及面對大坤那種百戰精銳時不落下風的堅韌,確實存在差距。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