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州之戰結束以后,于禁北調幽州廣陽郡薊縣,負責統轄東北兵團。
郭鵬下令于禁在冀州幽州和并州三州募兵三萬,作為即將建立起來的廣陽大營的兵馬,在討伐公孫度的時候可以派上用場。
與此同時,郭鵬也下令對魏軍大營進行再一次的變更,變原來的四大營為六大營。
廣陽大營是魏軍整個集團的第六個大營。
之前四個分別是洛陽大營,長安大營,陳留大營和丹陽大營。
每個大營基本上有兵三萬,配合著鎮守區域內的地方守備軍指揮使下轄軍隊,戰時一并歸屬大營總督調遣作戰。
這一次更改,洛陽大營作為中央兵團大營自然不會有什么更改,一切如故,鎮守從潼關到旋門關之間全部的洛陽京畿地區。
而長安大營已經被郭鵬下令遷移到涼州漢陽郡,更名為漢陽大營,作為西北兵團總基地而存在,歸屬曹仁指揮,扼守西北涼州,拱衛關中之地。
位居丹陽的丹陽大營也沒有發生什么更改,依然是張遼統轄,負責鎮守江東,為江東兵團總基地,討伐山越,開拓南疆,任務十分重要而深遠。
位居陳留的陳留大營在討伐荊州和益州之后明顯就不太適合存在了,所以討伐完荊州之后就開始總體向南郡江陵遷移。
現在又攻克了益州,局勢發生了變化,廬江郡守備軍、上庸郡守備軍、南郡守備軍、漢中郡守備軍就沒有存在的必要了,所以統統撤銷。
之后一個大營明顯不夠用,于是郭鵬干脆將一個大營拆分為兩個大營。
一個放置在南郡江陵,為江陵大營,主要負責荊州方面的戰事,負責持續開拓荊南四郡,并且為之后進軍交州做準備。
另一個就放置在成都,為成都大營,鎮守蜀中,為之后討伐南中做準備。
陳留大營一分為二,樂進一個人分身乏術,于是郭鵬念及本次大軍征戰益州的功勞,論功行賞,升任朱靈擔任江陵大營總督職位,總管江陵大營三萬軍隊,以郭烈擔任副都督,為朱靈之副手,共同鎮守荊州。
樂進那邊自然為成都大營總督,管轄成都大營三萬軍隊,戰時可以統帥整個益州的全部軍隊,讓老將李乾擔任他的副手,一起鎮守益州。
于是魏軍的六個大營就建立了起來,與此同時,又讓一批新的守備走馬上任。
荊南四郡,武陵郡,長沙郡,零陵郡,桂陽郡,各自設立守備軍。
以蔡瑁擔任武陵郡守備軍指揮使,徐晃擔任長沙郡守備軍指揮使,文聘擔任零陵郡守備軍指揮使,甘寧擔任桂陽郡守備軍指揮使。
他們全都聽從朱靈的指揮,在之前樂進的基礎上繼續推進對荊南四郡的控制。
益州那邊,郭鵬也把之前劉璋在牂牁郡和越嶲郡打下的基礎給全盤接受了,下令建立起牂牁郡守備軍和越嶲郡守備軍。
以黃忠擔任牂牁郡守備軍指揮使,張郃擔任越嶲郡守備軍指揮使,一起接受樂進的指揮。
曹純和李典在戰后就和中央軍一起被調回去了,關羽和曹休兩人則暫時沒回去,依舊接受樂進的指揮,將參與蜀中第二階段的戰爭。
這些大營的處置決定已經結束,所以第六個大營廣陽大營的建立也是必然的,鎮守東北地區,作為河北之地的軍事中心,它的存在十分必要。
于禁當然是當之無愧的總督人選,平定公孫度這一戰,郭鵬也會交給于禁來指揮,讓于禁率領東北兵團全權負責這場戰事,討伐公孫度。
自然,這一戰之中,依然是三路出兵。
魏帝國其實對遼東地理已經了解得很多了,多年滲透,遼東地理氣候在魏帝國的參謀臺內根本不是個問題。
所以在出兵遼東會遇到遼澤和遼水阻礙的時候,郭某人直接指著地圖提出了自己的兩路出兵計劃。
“我軍根本不用過遼澤,一路以張飛和田豫為主,繞道北行,從草原繞路,直接從遼西郡奔襲玄菟郡,沿途鮮卑已經被我歷年征伐掃蕩一空,張飛和田豫的馬隊一人雙馬,配備肉干,自己用馬隊駝運口糧!
另一路為于禁主力,直接從漁陽港口上船,走海路,直接登陸奔襲平郭縣,一路北上,過汶縣、安市縣、新昌縣,直抵襄平!孤要讓公孫度知道,他自以為可以阻擋我軍的遼澤和遼河,從來就不在孤的眼中!”
郭鵬狠狠一拳捶在了遼東地圖之上。
這是多年來中原商旅和遼東之間進行商業貿易之間摸索出來的安全航線,其中當然也有太史慈海軍的功勞,郭某人為了平定遼東,早就開始打大海的主意了。
遼東道路難行,那就拋棄陸路,直接走海路,以他所掌握的運船和運力,想要從海路直接登陸遼東半島奔襲襄平縣那是輕而易舉的事情。
所以這第二路行軍方略就如此得到了確認。
這是于禁的第二路。
還有一路,第三路,是太史慈的海軍。
從青州出發,走海路,從朝鮮登陸,先覆滅三韓,再覆滅濊貊,占據朝鮮半島。
郭某人是為了整個遼東而開戰的,不僅僅是為了一個公孫度而開戰的。
在此之后,郭鵬要把遼東之地和朝鮮半島算在一起,真的設置一個新的州級行政單位,就叫平州。
皇帝提出的戰略計劃自然沒有人會反對,戲忠和荀攸一起率領參謀們規劃軍隊的進軍路線,規劃各種提前準備和安排等等。
負責后勤的兵部尚書董昭帶著兵部團隊加入了這場討論之中。
根據郭鵬的指示,派出專員前往冀州各郡調集糧秣,然后前往幽州組織動員民夫,軍隊里的輔兵也要動員組織起來,在大軍開戰之前,就要把大軍進軍沿途的糧食問題解決掉。
魏軍的行軍作戰早就有一套固有流程,只是落實的地點不同而已,這一次是冀州和幽州,積蓄糧秣、民力多年的冀州和幽州即將迎來一次考驗。
冀州刺史韓浩、幽州刺史鮮于輔和青州刺史糜竺分別奉詔趕赴洛陽述職,并且加入戰爭討論之中。
就冀州、幽州和青州的交通問題和糧秣問題進行專項匯報。
一系列的整頓準備之后,到八月中旬,各項計劃已經通過了論證,開始執行,到八月下旬,基本上需要執行的計劃都已經落實到了地方。
韓浩、鮮于輔和糜竺分別在在冀州、幽州和青州下達了嚴令,各自監督冀州、幽州和青州進行戰爭動員。
這是后勤行政方面的,一聲令下,戰時體制開始運行。
_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