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lect id="bygrh"></delect>
  • <button id="bygrh"></button>
    <em id="bygrh"><label id="bygrh"></label></em>

  • <div id="bygrh"><label id="bygrh"><nav id="bygrh"></nav></label></div>
    
    
      <div id="bygrh"><label id="bygrh"></label></div>

          1. 落地小說網

            繁體版 簡體版
            落地小說網 > 東漢末年梟雄志 > 一千三百六十二 郭某人的過河拆橋

            一千三百六十二 郭某人的過河拆橋

            現在科舉考試的內容已經很多,傳統五經教育已經被極大地壓縮了教學時間,那些接受經文教育長大的教師們已經難以接受頗有微詞了。

            結果郭鵬還要進一步壓縮五經教育的時間。

            這是要徹底打壓傳統儒門五經教育的勢頭嗎?

            自從漢武帝罷黜百家以來,還沒有一位統治者公開宣稱要打壓儒學教育的。

            原因無他,董仲舒改造之后的儒學思想就是非常適合統治,非常符合統治階級的利益,否則漢武帝也不是傻子。

            表面使用儒家學說標榜自己的正統性與合法性,私下里卻使用法家的那一套,用權術駕馭群臣,用霸術對外擴張,宣揚漢文化的光輝。

            因為披上了儒門的外衣,所以才顯得溫和、合理、有禮數,而不是單純的侵略和奪取,讓人家想反對都找不到借口。

            可是郭某人居然要改變這一切。

            儒家學說是帝王霸權最好的遮羞布,也是大家在私下搞各種骯臟交易最好的遮羞布,一旦扯掉,后果不堪設想。

            你不能自己走了路就把橋拆了不讓我們走,這種過河拆橋的事情,你真的做得出來?

            本來你用數學用農業用天文地理的知識不斷的擠壓五經的生存空間,已經極大地降低了五經的存在感,現在居然又要進一步壓縮,這……

            你是真的不想讓這個國家長治久安是嗎?

            更關鍵的是他們并不知道什么是格物學。

            格物他們知道,出自禮記,格物致知是一種研究學問的態度和方法,為儒門學者所推崇,但是這不就是儒學嗎?

            哪里來的格物學?

            什么是格物學?

            你要分裂儒家?

            他們很疑惑。

            郭鵬則分發了他自己費了一點心思編撰出來的最基本的格物學教科書。

            說老實話,那么多年過去了,郭某人想要自己編一本跨越時代的教科書,難度確實不小。

            他能記住的東西實在是不多,他也不是什么自然科學方面的專家,對這方面的了解很有限。

            而且他依稀記得,他是文科生出身,理科還很差。

            真要他自己折騰,他折騰不出來什么,就像一條咸魚,沒有外力幫助,就翻不了身。

            郭某人沒有精深的自然科學知識儲備,但是好就好在古人的智慧其實非常拿得出手。

            古中國的讀書人們死盯著儒門四書五經,把四書五經研究出了花兒,把自己推向了存天理滅人欲的道德高峰,但是到最后也沒能打過洋人的堅船利炮。

            洋人用堅船利炮把中國人轟下了道德高峰,自己占據之,美其名曰自由燈塔。

            這是很可惜的事情。

            但是如果古中國的讀書人們沒有死盯著四書五經搞哲學,而是把《墨經》和《九章算術》研究出了花兒呢?

            那又該是什么樣的一副光景?

            歷史沒有如果,誰也不知道這樣一來中國會走到什么地步,會變成什么樣的國家,是否還會有大一統,郭某人當然也不知道。

            但是他還是要做。

            打壓儒家,是為了打壓奇技淫巧的思想,打壓道家,也是為了打壓機心思想,為了科技發展成為正統而騰出空間,并不意味著他要放棄儒家學說的有利之處。

            大一統必須是深入人心的。

            秩序也是要保持的。

            其他的就未必了。

            他要在現有學說的基礎之上,在這個自己掌握了全部教育資源的基礎之上,完成儒家學說的改造,改造出一個可以容納科技發展的新儒學。

            順便還要改造一下墨家學說。

            以《墨經》為代表的這些古代自然科學典籍當中的內容,郭某人記得自己在接受義務教育的時候就學過,數千年了依然是自然科學的基礎。

            可見古中國的學者們研究出來的自然科學基礎知識并未落伍。

            基礎有了,以此發散開來,繼承下去,繼往開來,終究能從基礎之上綻放出自然科學之花。

            古中國的讀書人們并非沒有東西去學,有,只是沒人在意沒人學,沒人努力將之發揚光大。

            這些書籍出現的時間都非常早,早于歐洲人一千年數百年,但是沒人去研究沒人去發展啊。

            不能憑借這些東西做官,大家當然不在乎。

            中國從古至今都是世俗大國,非常世俗,讀書人非常講究實用主義——你能讓我做官,我就學你的本領,不能,那抱歉了。

            我也是要恰飯的嘛!

            學這些東西肚子餓沒飯吃啊。

            就好像郭鵬把數學納入科舉考試的考題范圍之內,現在研究數學的人不要太多。

            _a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delect id="bygrh"></delect>
          2. <button id="bygrh"></button>
            <em id="bygrh"><label id="bygrh"></label></em>

          3. <div id="bygrh"><label id="bygrh"><nav id="bygrh"></nav></label></div>
            
            
              <div id="bygrh"><label id="bygrh"></label></div>

                  1. 91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久青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