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lect id="bygrh"></delect>
  • <button id="bygrh"></button>
    <em id="bygrh"><label id="bygrh"></label></em>

  • <div id="bygrh"><label id="bygrh"><nav id="bygrh"></nav></label></div>
    
    
      <div id="bygrh"><label id="bygrh"></label></div>

          1. 落地小說網

            繁體版 簡體版
            落地小說網 > 東漢末年梟雄志 > 一千五百四十 父親,你,要造反嗎?

            一千五百四十 父親,你,要造反嗎?

            蔡邕的去世就像是水到渠成的結果一樣。

            大醫館出動了幾乎全部的力量想要挽回蔡邕的命,卻依然沒能成功。

            幾個主要好手在蔡府待了一天一夜,想盡了辦法。

            各種珍貴藥材輪流上,甚至用最珍貴的遼東野山參給蔡邕續命,但是終究也沒能挽回蔡邕的生命,蔡邕最終還是咽了氣。

            咽氣的時候,蔡邕的面色很不平靜,好像在做什么掙扎似的。

            終于也沒有掙扎出什么結果來。

            他的生命定格在了興元三年五月初三。

            大醫館群體戰戰兢兢地等著郭鵬和皇帝郭瑾的發落,但是郭鵬和郭瑾沒有責怪大醫館。

            郭鵬在泰山殿內得知這個消息的時候,正在修繕《格物學》教科書,正在添加一些新的內容。

            對于蔡邕去世的事實,他并未感到驚訝,他早有預感,有了心理準備。

            了解了一切的蔡邕已經沒有生存下去的欲望了。

            所以他并不驚訝,連憂傷也是淡淡的。

            兩人在蔡邕生命最后的一刻完成了訣別,訣別的痛苦和蔡邕故去的痛苦仿佛能夠中和似的,帶走了郭鵬心中絕大部分的負面情緒。

            他只是放下筆,默默地走到泰山殿宮門口,仰頭望著蒼茫的天空,追憶著與蔡邕相識的過往。

            人生若只如初見,那自然是一件美好的事情。

            可是最后的決裂并非是他可以控制的,這是歷史的決裂,是過去和未來的決裂,不可避免。

            只是不知道蔡邕臨終之前,是否能回想起四十年前兩人初見的那個午后。

            十二歲的郭鵬在蔡府后院的小亭子里見到了四十四歲的蔡邕。

            蔡邕正在撫琴,郭鵬站在那邊傾聽。

            一曲畢,蔡邕抬眼看向了郭鵬。

            “來者何人?為何站在亭外一不發?”

            四十年前蔡邕的聲音仿佛還在郭鵬耳邊回響。

            可惜直到四十年后,郭鵬依然聽不懂蔡邕的琴聲。

            自然,蔡邕也聽不懂他的心聲。

            這讓人無奈的時代,讓人痛恨的時代。

            蔡公,來生若能再見于太平盛世,我們再一起談論音樂,談論理想吧。

            愿那時你我之間不再有任何分歧。

            愿那時眾生平等,大家,都是人。

            八十四歲,是一個絕大部分人想都不敢去想的年齡,包括郭鵬在內,也不覺得自己能活到八十四歲。

            蔡邕原本應該在董卓之亂以后就死去,死于自己零分的政治水平,死于王允的膨脹。

            而由于郭鵬的介入,蔡邕比原先多了二十多年的壽命,安安全全的活到了郭瑾做皇帝的時候。

            無論從哪個方面來看,他都是幸運的。

            一個幸運的東漢遺老。

            郭鵬能想得開,但是不知為何,郭鵬的心里始終壓著一塊大石頭,讓他悶得慌。

            蔡邕去世以后不過一天,五月初四,曹昂便帶著蔡琰回到了洛陽,然后得知了蔡邕于昨日去世的消息。

            蔡琰肝腸寸斷,當時便哭暈過去不省人事,而在此之前,蔡婉已經哭暈過去好幾次,怎么勸也勸不住。

            兩姐妹哭的凄凄慘慘,見者傷心,聞者流淚。

            郭瑾十分為難,怎么勸說都止不住蔡婉的悲傷,對此無能為力。

            蔡邕一脈并無男兒,蔡邕也不太想從族人里選一個繼承自己的一切。

            為了防止無人繼承蔡邕的爵位和遺產,早年郭鵬與蔡邕有過約定。

            若郭瑾和蔡婉有兩個兒子以上,包括兩個兒子,就把小兒子送給蔡邕做孫子,讓他姓蔡,繼承蔡邕的爵位和遺產。

            郭瑾和蔡婉常年只有一個兒子和兩個女兒,郭瑾納妾前后,蔡婉多加努力,終于又懷上一胎,是個兒子,今年不到六歲。

            這孩子生下來就決定姓蔡了,之后還由蔡邕親自取名為詠,把他交給蔡邕做孫子。

            將來會由這個孩子繼承蔡邕的爵位和遺產,得到了蔡邕的準許,并決定把這個孩子錄入族譜,接納為自家人。

            如今,除了蔡琰和蔡婉兩姐妹之外,不到六歲的小蔡詠也在靈前為蔡邕守靈、盡孝。

            因為事先有過安排和準備,所以這件事情并未引起任何波折,就這樣確定了。

            蔡邕的身后事全部都安排妥當,很快,就進入了靈堂祭奠的環節,滿朝文武都來蔡邕的靈堂祭奠蔡邕。

            哭得眼睛紅腫的蔡琰和蔡婉兩姐妹無法理事,蔡邕的后事就由剛回來還沒有正式任職的曹昂全面主持——曹昂是女婿,一個女婿半個兒,他來主持也說得過去。

            總不能讓郭瑾這個皇帝親自主持吧?

            蔡邕的葬禮還是相當有排場的,畢竟是滿朝堂地位最高的官員,唯一的在任三公級別官員,八十四歲,德高望重,桃李滿天下。

            滿朝官員能來祭奠蔡邕的都要掂量一下自己的身份,身份足夠的才敢進入靈堂,身份不夠的只能站在門外面充當背景板。

            在蔡邕靈前祭奠他的官員有一個算一個,都是高官顯貴。

            大將軍曹仁。

            內閣首輔曹操。

            參謀臺尚書戲忠。

            參謀臺左右侍郎荀攸、郭嘉。

            尚書臺下轄各部尚書、侍郎等數十人。

            衛軍大將軍趙云。

            衛軍下轄四名將軍郭棟、夏侯淵、李典、曹純。

            還有一系列與蔡邕有舊的中層官員,以及一系列蔡邕在太學之中比較賞識的學生,他們紛紛在蔡邕靈前哭祭,祭奠這位給了他們莫大關注和鼓勵的長者。

            蔡邕入魏以后,逐漸不在政治上有什么成就和建樹,而把全部的精力放在了教育和學問上。

            老一輩儒家學者鄭玄等人相繼去世之后,加之郭鵬打壓儒學、創建新學,老一輩儒家學究逐漸式微,漸漸沒有人專攻于儒家學問。

            而蔡邕也能與時俱進,他自己年輕時學有余力,所以學了一些在當時的人們看來屬于旁門左道的東西,音樂,天文地理等等。

            而這些在魏帝國也屬于新學內容,很受追捧,在科舉考試之中占有不低的份量,于是蔡邕成為少數能在舊時代和新時代都站穩腳跟的學術大師當中的一員。

            這也為他帶來了崇高的地位和名望。

            他的去世對于這些與他相關的人們來說,不可謂不是一件沉痛的事情。

            不過眼下天氣正在轉熱,雖然郭瑾特批了大量冰塊,但是考慮到蔡邕遺體的問題,靈堂只設三天,三天之后,靈堂撤除,蔡邕的遺體將運回陳留老家入土為安。

            一應人等愿意送行的可以送行,也可以在此之后再前往蔡邕墳前進行祭奠,任由他們選擇。

            為表孝心,皇后蔡婉將和自己的姐姐蔡琰一起,送蔡邕最后一程,從洛陽把蔡邕送到陳留老家,然后再返回洛陽。

            這一點,郭瑾也同意了。

            蔡邕出殯的那一天,天氣晴朗,陽光普照。

            郭鵬站在洛陽城墻上,從高處凝望著蔡邕的出殯隊伍緩緩離開洛陽城,一路往東而去。

            一個時代結束了。

            而屬于他的時代,又會在什么時候結束呢?

            郭鵬長嘆一聲,為蔡邕送去最后的哀思。

            五月下旬,曹蘭帶著郭承志直接改道前往陳留祭拜蔡邕,然后和蔡婉一起返回洛陽。

            蔡琰很傷心,決定留在陳留老家多一些時候,多陪陪蔡邕,曹昂無奈,只好向郭瑾告假,在妻子身邊陪伴她一段時間。

            除此之外,只有一個小插曲。

            蔡邕的葬禮正式結束之后,陪伴他數十年不離不棄的老仆在蔡邕墳前自盡。

            蔡家人感念他的忠心,遂把他的墳墓修在了蔡邕的墳墓旁邊,讓他在另一個世界也能繼續侍奉蔡邕。

            蔡邕去世是大事,但是這件大事并不能阻礙魏帝國繼續往前走。

            興元三年六月初三,皇帝郭瑾向天下宣布,冊封皇長子郭承志為皇太子,在奉天殿舉辦盛大的冊封典禮,然后正式昭告天下,以郭承志為儲君,定立國本。

            魏帝國第三代皇帝的人選已經確定,郭瑾作為皇帝的地位徹底穩固,再也沒有任何可以阻礙他的人或事件出現,他可以順暢的毫無阻礙的行使他的權力,治理他的帝國。

            六月十七,云州刺史田豐和交州刺史滿寵聯名上表,蜀道大動脈最南段已經順利與交州道路合并,兩州官道交通徹底接通。

            蜀道大動脈工程歷經十八年的漫長時間以后,終于宣告終結。

            郭瑾十分高興,立刻下令為整個蜀道大動脈的負責官員、工匠和民夫慶賀,大方的打開國庫和自己的內庫,對他們各有賞賜,并宣布連著冊封皇太子的喜訊一起,大赦天下。

            蜀道工程終于完結,對于魏帝國而意義極為深遠,當時的人們或許還沒有更加深刻的體會,但是后世人民一定能十分深刻的認識到這個十八年的漫長工程到底意味著什么。

            蜀道大動脈打通之后,郭瑾沒有停下自己的腳步。

            大赦天下之后,他立刻下令調動蜀道大動脈部分精干負責官員和全體苦力奔赴大運河工地。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delect id="bygrh"></delect>
          2. <button id="bygrh"></button>
            <em id="bygrh"><label id="bygrh"></label></em>

          3. <div id="bygrh"><label id="bygrh"><nav id="bygrh"></nav></label></div>
            
            
              <div id="bygrh"><label id="bygrh"></label></div>

                  1. 91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久青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