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輸了,蓓蕾的事,我愿賭服輸。”
凌沫兒眼神黯然無光,她無力地癱坐在地上。
她把一切都押在了方緣身上,沒想到奇跡真的沒有發生。
“哈哈!”
駱韻仰天肆無忌憚地大笑起來。
她臉上的神情也愈發得意。
須臾。
駱韻收住笑聲,她從后面擁住了凌沫兒,并將下巴貼到后者的左肩上,吟吟笑道:
“這才對嘛,我們姐妹本為同根,姐姐將蓓蕾融于妹妹之身,其實并非是一種對于本體的背叛,或許姐姐也能明白,從某種意義上,成就我便是成就姐姐自...”
正當駱韻以為自己勝券在握,準備讓凌沫兒交出她對煉獄宮和水云澗所掌握的最后靈印時。
突然。
此間爆發出了宛如空間破碎般的巨大轟鳴聲。
伴隨轟鳴的響起,周圍的煉獄業火就好像是遭遇到某種驚擾,變得狂暴沸騰了起來。
緊接著,一股恐怖的絕對壓制降臨在了駱韻的身上,壓迫的她呼吸都感覺極致不暢。
霎時間。
駱韻的臉色變得駭然起來。
她俯覽著正在凝聚的風暴之眼,結結巴巴道:
“凌沫兒,這到底怎么回事。”
“我也不知道。”
凌沫兒的神情同樣凝重。
自她從上任煉獄老宮主手中接任執掌煉獄宮以來,從未遭遇過此等情況。
她嘗試著與煉獄靈印進行溝通,試圖穩住靈印的情緒,卻是發現原本溫和的靈印,并散發著強烈恐怖的躁亂之息。
“不好!”
凌沫兒神色大變。
靈印似乎脫離了她的掌控。
于是乎。
意識到不妙的凌沫兒一把抓起駱韻,就準備消耗這千年來在煉獄宮積累到的煉獄靈印本源遁離此間。
煉獄靈印本源,只參與煉獄,是本體大業中的關鍵。
其對本體的價值,遠超于凌沫兒自身生命的本身。
在煉獄靈印本源的加持下,凌沫兒便會無懼煉獄業火的絕對壓制,能夠強行催動身法逃離。
當然。
煉獄靈印本源也屬于不可再生的至寶。
每用一部分,便會永久消散一部分。
若非凌沫兒真到了生死存亡之際,她也不會催動身體當中的煉獄靈印本源。
這也是為什么當初她寧愿選擇自身受辱,也不會為了保持身體的純潔而去催動煉獄靈印本源來抹殺方緣的真正原因。
至于為什么要連同駱韻一起救。
也是凌沫兒心中始終彌留著大局觀的原因。
盡管駱韻對凌沫兒而,在某種意義上,可謂是競爭仇敵。
她完全可以趁著煉獄業火的暴亂,將駱韻抹殺于此。
但別忘了。
正如凌沫兒身上蘊含著煉獄靈印本源和水云靈印本源一樣,在駱韻的身上,同樣具備著飄渺靈印本源。
倘若駱韻死在這里,對本體大業來說,一切的一切才算是功敗垂成。
因此,即便是凌沫兒內心恨極了駱韻,她也不可能讓后者死在煉獄業火的狂暴噴發之下。
...
...
煉獄,全名上古離火煉獄陣場。
其間運轉了離火宗所有的靈脈,最終歸結于一體。
所以,當煉獄中心爆發了巨大的動亂之后。
一時間。
整個離火宗的靈脈都遭遇到了聲勢浩大的波及。
無數處于閉關狀態中且順便鎮守離火宗靈脈的活化石,從沉寂中醒來。
“何人引動了煉獄!”
離火宗一位老祖忍不住憤怒咆哮于蒼穹。
此聲充斥著極致的大道之音,短短半息,便是席卷了整個離火宗疆域。
霎時。
無論是閉關中,還是沉睡中。
所有弟子都遭受到了神魂層面的驚動。
而這,也包括閉關不足一年歲月的白淼淼。
她明媚嬌艷的眉宇之間,閃過一抹凝重。
“這是...星辰之力...萬星老祖,沒想到他老人家居然還活著...”
萬星老祖,乃是離火宗第二十八代宗主。
而如今的令狐燦已是離火宗第四十三代宗主。
兩者之間雖跨越僅僅十五代,但萬星老祖退位之時卻是在一萬三千年之前。
跨越了萬年的歲月,按道理而,萬星老祖早應該坐化在落霞山地底三千里之下的洞虛宮才對,沒想到他還活著。
也就是白淼淼是離火宗前代圣女,不然她也無法通過星辰之力來斷定剛才那道驚擾了她閉關的大道之音,就是萬星老祖所傳。
“萬星老祖提及了煉獄,莫非是凌師伯鎮守的煉獄宮出了問題?”
白淼淼如此想著,目光卻是逐漸變得渙散。
既然被驚醒,那她短時間內也很難再次入定。
“要出去嗎...”
白淼淼陷入了迷茫之中。
煉獄有變,就算她此刻出去,憑她元嬰大圓滿的修為,恐怕也對宗門幫不上任何忙。
而且她怯懦的事情是,一旦自己出去之后,有極大概率要違背了師尊的命令,去青茅山尋覓方緣的蹤跡。
“應是有七個月了吧...阿緣...”
白淼淼輕咬著薄唇,璀璨明亮的星眸卻在不知不覺中,逐漸黯淡了幾分。
“算了,師尊說,要學會放下,至少在突破化神之前...”
在憂傷的低吟之中,白淼淼重新合上了雙眼。
她決定繼續選擇閉關,不去理會宗門之事,也強迫自己,忘記阿緣的存在。
可在入定了不過三分之一炷香的時間。
白淼淼又睜開了眼。
“凡間百年,未嘗不可用滄海桑田去計算,倘若屆時出關的我連阿緣的墓冢都尋覓不到,又該如何。”
如此自自語著,白淼淼覺得自己應該趁此機會離開此間,前往青茅山一趟。
于是乎。
白淼淼越想心中越是意動。
可當她準備催動流光逍遙步離開此間閉關洞府時,腦海中突然又浮現出一個念頭。
假如阿緣還在世,我若此番前去還能斬情入道么...
也不知過了多久。
白淼淼發出了一聲輕嘆。
“算了...”
“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過隙,忽然而已...”
“正如阿緣五百年前所說的那句話,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至此三落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