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獻忠怒斬胡雁三,腳踢徐以顯,造成的后果之惡劣無與倫比。
胡雁三的副將擔心張獻忠繼續追究首戰不利的責任,自己也難逃一死,當即棄師逃命去了。
隨他們一起來攻打醴陵的那些殘兵見主將死,副將逃,頓時炸開了鍋,紛紛扔下武器爭相逃亡。
兩萬多前鋒潰逃造成了巨大的恐慌,很快引發了連鎖反應,其它叛軍也幾乎跟著崩潰了,幸好張定國及時出面,鎮住了場面;
發現事態嚴重的張獻忠隨后親自站出來許諾,等奪回長沙,每位士兵賞賜十兩銀子,余下的十三萬大軍才勉強安定下來,但士氣之低迷,已到了無可復加的程度,軍營里各種謠還在肆意地傳播著,比瘟疫還可怕。
而蒙軻和霍勝還派出許多小股人馬,前來焚燒田間的秋糧,進一步引發了叛軍對糧草補給的擔憂。
張獻忠的中軍大帳里,氣氛冷清到了極點,徐以顯等人一個個三緘其口,生怕說錯一句又招來張獻忠的怒火。
張獻忠暗暗吁了一口大氣,壓下躁動的情緒,沉聲說道:“都變啞巴了是嗎?定國,你先說說,接下來怎么辦?”
李定國硬著頭皮出來道:“父王,根據斥探所得,蒙軻從醴陵到株州布下了五道防線,并堅壁清野嚴陣以待,我軍現在士氣低迷,軍中糧草勉強還能支撐六天,若是一道道地去攻打,除非在六天內能打下株州,否則..........”
否則怎么樣這就不用說了,士氣本就不高,糧草再絕,前有堅城,后有追兵,到時只有死路一條。
這回張獻忠沒有生氣,只是臉無表情地問道:“面對這樣的困境,那么定國你認為該怎么辦?”
“父王,大哥追隨父王多年,他退兵未必就是真的和秦牧暗中有勾結..........”
“你想說什么?”
“父王,蒙軻有五萬人馬,如果戰事不利,秦牧還可以源源不斷地從長沙派兵增援,我軍糧草不濟,士氣低落,實不宜在這里硬耗下去。父王,以前咱們主攻,官兵主守,所以咱們往往能左右逢源,各個擊破;
自從打下湖廣后,情勢便逆轉了過來,我軍動輒二三十萬,行軍緩慢,糧草補給困難,秦牧兵少,轉戰迅速,所以咱們處處被動,處處棋差一著,以至落入今曰的困境;
父王,事已至此,咱們若是再不拋下身邊的壇壇罐罐,定會被徹底拖垮。從醴陵往北,有一條小道,經長沙以東,可達岳州,父王,孩兒斗膽,請父王下令放棄一切輜重,沿這條小道輕師急進,北返岳州;
只有這樣,父王才能龍歸滄海,待來曰重鑄軍心之后,不管是繼續南下攻打長沙,還是西去奪取蜀地,皆由父王一念而定。”
張獻沉聲問道:“若是秦牧派軍半道阻截呢?”
“孩兒還是那句話,不相信大哥真會為了些財物便背叛父王,若是秦牧率軍阻截咱們,大哥定會從北面夾擊,到時反而輪到秦牧背腹受敵,而北去道路狹窄,咱們只須派少量精銳加以阻擊,不管是吳學禮,還是蒙軻都休想追上咱們;
再者,吳學禮與秦牧之間結怨也很深,咱們一但放棄輜重北去,吳學禮與蒙軻就會碰頭,這冤家一碰頭恐怕得先碰出個你死我活來,哪里還顧得上追擊我軍?”
李定國這招斷尾求生一經提出,立即得到了徐以顯以及多數將領的認同,就是張獻忠也不禁頻頻頷首,眼下他就象困在淺灘上的蛟龍,連只都敢來調戲,如張定國所,一但能脫出眼前的困境,回到岳州,那就是龍歸大海,任我遨游.............
“好,事不宜遲,就按定國說的辦,傳本王令,全軍飲餐一頓,然后扔下所有輜重,輕師北進,定國!”
“孩兒在。”
“本王給你五千精銳,由你負責開路,你務必過關斬將,掃清前路一切阻礙,咱們糧草有限,片刻拖延不得。”
“是,父王。”
“尹先民!”
“末將聽令。”
“你帶你的人馬,負責沿途搜集糧草補給。”
“是,大王。”
“李兆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