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限制將領的權力,防止將領權專,還是等到整體戰局處于優勢,自己面對滿清大軍時掌握了戰爭主動權時再進行吧。
他現在成立總參謀部、總監察部、總后勤部、總裝備部這四個軍事部門,其意并不是要限制將領的權力,而是希望提高軍隊的作戰效率,保證重大戰役時作戰指揮、后勤供給更高效有序。
秦牧將自己的這層意思向司馬安約略點明之后,司馬安將其中的利弊反復衡量了一番,覺得若是總監察部派往軍事的僉事能發揮應有的作用的話,對防止將領變質也算是一道保險了。
另一方面,現在也不能算是全然沒有劃分統兵權和調兵權,實際上統兵權現在是分散在各個將領手上,而遇到重大戰役時,軍隊由總參謀部統一調度指揮,等就是總參掌握著調兵權。
只不過是在一些小規模的局部戰爭時,統兵將領受到總參的限制比較小,可以ziyou發揮而已。
加上現在軍隊人數還不算太多,各個統軍的將領單獨統領的軍隊人數也少,而且都是追隨秦牧一路走過來的,司馬安也沒有再強烈要求劃分統兵權和調兵權。
接下來,三司廳內所有人對四個軍事部門內部的職司進行了逐一的討論,幾乎人人都發了,討論極為激烈;
論及總后勤部的職司劃分時反而是最困難的,因為后勤工作在眼下不單涉及到軍隊,還必須要有地方官員以及劉伯全這個“戶部尚書”的配合,它的職能最為復雜,涉及面也最廣。
光是軍方物質的采購、管理、運輸有沒有必要完全與地方官府脫離,另設后勤系統這些問題,大家就爭得面紅耳赤。
不少文官認為這樣會造chengren力和財力的重大浪費,而軍方將領則大多支持成立duli的軍事物質供給系統,以提高戰爭物質的供給效率。
這事實際上涉及到文官和武將之間的權力分配問題。
連后勤供給都由軍方掌握之后,文官在軍事上更沒有話語權了,這與歷朝歷代多以文統武的慣例不符。
歷朝歷代也從未出現軍隊供給系統完全由軍方掌握的前例,所以在這件事上,在坐的文官反對是非常激烈的,而武將反駁得更加激烈。
最后還是秦牧乾綱獨斷,拍板通過。
還是那句話,現在一切以戰爭為中心,一切都要服從于戰爭,以保證能夠節節勝利。
輪到討論總監察部的問題時,在坐的武將幾乎都收聲了。
很簡單,總監察部的核心職能是要保證軍隊的忠誠,以及貫徹秦牧的意志,這些東西很敏感,哪個將領反對的話,別人難免會對你的忠誠度產生疑慮。
實際上以前大明的軍隊并非沒有這樣的職能,象大明各個衛所、千戶所中其實也有僉事、指揮都僉事一職,只是秦牧設定的僉事職能更齊全,實際就相當于后事軍隊中的政委,職權很大,可以肩軍中主將。
這場軍制體系的設定太復雜,秦牧雖然根據后世的認知設立得很完備,但并不是每一樣都適合當下的情況,每個部門的職能基本都需要重新討論,非一ri便能落實下來。
而此時,在北方,李自成的大軍已經越過居庸關,向beijing撲去.........
*(未完待續。)
_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