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麻城位于大別山中段南麓,三面環山,奇峰秀水。晚唐詩人杜牧在清明時節路過麻城外的岐亭鎮時,曾寫下“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yu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的詩句,使得許多未曾親履這片土地的炎黃子孫,不知不覺間把這里的幾株杏花,一個村莊融進了自己的血脈了。
而其實麻城最美的并不是杏花,而是杜鵑花,所謂人間四月天,麻城看杜鵑。每到花開之時,漫山遍野,鋪天蓋地,就象大別山飄下漫天的紅霞,如火如荼,無限爛漫;
蘇東坡貶謫黃州時,就曾多次到麻城看杜鵑。
可惜如今已經過了杜鵑花開放的時節,秦牧戎馬倥傯,也沒閑情去看杜鵑。
如今兩萬關寧軍退到龜峰山一帶,秦牧帶著大軍返回麻城,是準備封死關寧軍的去路,待其糧草不斷絕時再加以逼降。
天氣炎熱,縣衙里,秦牧一邊打著扇,一邊看各方傳來的戰報。
燕高飛匆匆走進來并報:“大人,司馬先生等請大人立即返回武昌。”
“出了什么事嗎?”
“大人,魯王和唐王同ri分別于浙東和福建宣稱監國,雙方互不相讓,正統之爭愈演愈烈,兩家的沖突漸成水火之勢。如今魯王與唐王皆有詔書發至武昌,司馬先生等人請大人盡快回武昌商議。”
秦牧點點頭,示意燕高飛先退下,自己開始深思起來。
在坐的僉事吳濟民開口勸道:“大人,您在弘光朝是欽封的兩省總督,以此發號施令尚可,但如今弘光帝已經被俘,唐王和魯王分別監國,大人再以兩省總督的身份發號施令,未免說不去,正所謂名不正,不順,不順則難以理直氣壯,必然會導致湖廣江西的官員心存疑慮。”
岳中良也勸道:“大人,此事確為頭等大事,拖不得了,該如何處置,擁立誰,或者是另作計較,大人都必須盡快作出一個明確的決擇。否則百官存疑,三軍氣短。凡天下有志之士,也必然遲疑不前。”
秦牧不再猶豫,對二人點了點頭,向帳外大喊道:“燕高飛!”
“請大人吩咐。”燕高飛立即閃身進來。
“傳令畈上塆,著霍勝拔營起寨,準備隨本官班師回武昌。”
“喏!”
“另外,傳令武昌,讓司馬安等人準備最隆重的儀式,迎接凱旋之師。并向湖廣江西全境頒布捷報,就說本官此戰殲敵十萬,以鼓民心士氣。”
聽了秦牧的話,岳中良和吳濟民都不禁面露喜se,從秦牧的這兩份命令,他們已不難看出,秦牧在擁立方面作何決定了。
“大人,十萬是不是少了點,不如宣布殲敵十五萬吧。”吳濟民試著建議道。
秦牧搖頭說道:“十萬足以,本官將來會以更多的勝利向百姓報捷。”
秦牧說十萬,其實不算太夸張,尚可喜的偏師總兵力將近五萬,被全殲了。
阿濟格本來也有六萬人馬,最后能帶回去的只剩下一萬四千左右,等于是也損失了四萬五千人。
雖然有兩萬關寧軍退進了大別山中麓,目前還沒能殲滅,但可以預見,這兩萬關寧軍與滿清基本沒什么關系了;
那夜的大混戰,主要便是關寧軍與韃子在拼命,秦軍其實只是負責煽風點火而已。
據戰后統計,那夜死在關寧軍刀下的韃子,不下于兩千五千之數。而關寧傷亡更是多達四千六百多人。
在這種情況也,兩萬關寧軍再回滿清懷抱的可能xing不大,秦牧也不允許這樣的事情發生。
這兩萬關寧軍缺少糧草,在大別山上呆不了多久,更沒能力翻過幾百里的莽莽群山北逃。他們現在只有兩個選擇,打敗秦軍或下山投降。
如果他們有信心打敗十萬秦軍,就不會退上山去了。
郭云龍與胡守亮還在作最后的掙扎,不過希望得到想要的價碼而已。
總之全部算下來,阿濟格損失的人馬足有九萬,所以秦牧報十萬,倒不算過份。
秦牧對接下來的戰事迅速作了一番部署,東線自然是交回給蒙軻;
劉猛負責率軍繼續圍困兩萬關寧軍;
馬永貞負責攻取武陽關以及與李過部的協調。
蘇謹、趙寒、岳中良等人繼續負責對原來的大順軍進行整頓;
另派僉事吳濟民專司與郭云龍、胡守亮的談判。
作好這些安排之后,秦牧與霍勝立即率領畈上塆的人馬班師回武昌。
出來是兩萬人馬,回去時完好的只剩下七千多,連番血戰,無比慘烈,生而為英,死而為靈。他們理應得到最隆重的迎接,最熱烈的歡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