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春秋做事一向按步就班,這是他的性格,秦牧知之甚深。相信朝中多數大臣也持他一樣的看法,在沒有統一天下之前,不愿再節外生枝。
但所謂的節外生枝這要看你怎么看,經東海一戰,大秦與鄭家損失都不小,但隨著鄭芝龍的歸順,集合起來的海軍力量要比原來強大得多;
而攻打呂宋,其實并不會占去大秦多少戰爭資源,集合百十艘精銳戰艦去就差不多了。海軍這個兵種養著是很花錢的,這么花錢的兵種,你讓他閑著是巨大的浪費。
秦牧說道:“史卿,看問題要看兩面,有些戰爭,打了不但不會虧本,還會賺錢。西洋人往往只是派一支艦隊出海,就能為本內帶回源源不斷的財富;
正因為大秦接下來要面臨統一天下的一系列戰爭,才更有必要讓海軍走出去,要讓他們為大秦帶回源源不斷的財富,為統一大業不斷地輸送血液。
只有這樣,大秦才不會越打越窮,百姓才不會因為戰爭而變得更苦。另一方面,大秦的商品也要盡快地走去,國內才能迅速繁榮起來;
現在西洋人把持著南洋,大秦的商品要走出去,海軍就要先開路,大秦的商品才能獲得最大的利潤。西班牙在呂宋最多不過三兩千兵力,要拿下并不是很難。”
秦牧的話,讓史春秋有點目瞪口呆,秦牧讓海軍對外發動戰爭,竟是為了給國內輸血。
這種思維方式,完全跳出了他的思想框架,讓他很不適應。
自古以來,在儒家的思想中,戰爭是最勞民傷財的。兵者,兇器也,圣人不得已而用之。換句話也就是說,不到萬不得已,是不能動刀兵的。
秦牧不管他作何感想,對楊慎說道:“攻打呂宋,這就是我大秦對葡萄牙顯示的誠意,楊卿,你要記住,在西洋人眼里,只有永遠的利益,沒有永遠的朋友。與西洋人合作,萬不可與他們講什么仁義道德。這一套在西洋人面前行不通,人家只會把你當傻瓜。所以,你接下來與他們談判的時候,要以利益為先,能從葡萄牙人身上榨取越多好處越好。”
“臣,遵旨。”
當然,秦牧肯定不會自己去攻打呂宋,少不得要拉上葡萄牙人,讓葡萄牙與西班牙的仇越結越深。
黃昏時分,各人散去。
李式湊上來說道:“秦王,你要的來復槍臣拿來了。”
“哦,快呈上來。”
鄭家攻打臺灣時,從荷蘭人手上繳獲了不少來復槍,李式讓人拿來一支,秦牧仔細觀看了一下,這種來復槍的槍管有膛線,射擊時子彈在線膛內加速旋轉,因此彈道更為穩定,射程也更遠。
而最大的問題也正在膛線上,因為膛線讓裝彈遠比滑膛槍困難得多,裝一枚子彈,要用錘子大力擊打,才能將子彈裝進去。
但盡管如此,這也是不小的進步。
線膛槍代表著未來熱兵器發展的趨勢,秦牧對此很上心,他記得后來有一種米尼彈,很不錯的解決前裝線膛槍裝彈難的問題。在后裝線膛槍研制出來之前,這絕對是威力最大的槍支。
米尼彈的原理其實很簡單,在鉛制彈頭底部挖了小洞,發射時,燃起使彈頭膨脹、緊貼槍膛,在膛線的壓迫下,彈頭又可以高速旋轉而出,命中精度大幅提高。
秦牧把這個原理記得下,然后讓李式連同那支來復槍一起送回軍器監,讓軍器監研制。
*****************************
ps:求月票!求月票!
.
_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