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5章九月九―給老爺子做大壽
在午后陽光的照耀下,劉家老宅里舉辦了一場別具一格的家庭聚會。大堂里古色古香地布置,透露出一種溫馨而舒適的氛圍。
參加聚會的都是劉之野一家的近親,他們各自帶著笑容和故事,匯聚在這個充滿歷史韻味的老宅中。
八仙桌上擺滿了大伯母與母親鄧茹等長輩精心烹制的美食,香氣四溢,令人垂涎欲滴。
在酒桌上,劉之野又拿出了他定制的高檔白酒―“王府白酒”,將二十幾個大男人喝得是個個臉紅脖子粗。
他一邊倒酒,一邊講述著這“王府白酒”的來歷和故事,讓每人都聽得津津有味。
酒過三巡,大家已經有些醉意,但仍然興致勃勃地談論著各種話題,氣氛十分熱烈。
幾個讀上了大學、高中、中專的后起之秀,也加入了他們成年人的談話中,他們不時地插科打諢,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老爺子是這里輩分最高的一位長輩,今年虛歲馬上七十九了,雖然已經是白發蒼蒼,但精神依然抖擻。
他年輕那會兒起便投身于中醫事業,救死扶傷地,積累了豐富的醫療經驗。
后來,他又接受了劉氏族長的職務,成為一位公正無私、智慧長者。他在族里處事公正,從不貪占族人的便宜,總是樂于救貧扶困。
因此,老爺子深受大家的尊敬和愛戴,是一位遠近聞名的長者。
大伯劉元生見老爺子高興,笑著提議:“爹,今年您七十九了,我跟竟齋的意思是,給您做壽。您覺得怎么樣?”老爺子聽了,臉上露出滿意的微笑。
京城人對五十歲以上的老人過生日稱為“做壽”。一般逢十稱為“大壽”,像五十大壽、六十大壽、七十大壽,但實際上往往是在虛歲五十九歲時做六十大壽,其余類推。
這人老了就喜歡后輩們能歡聚一堂,熱熱鬧鬧地。不過,他還是提醒了一句:“元生、竟齋你們兄弟孝順我,我當然高興,但大操大辦我可不允許。咱們一家人熱熱鬧鬧地,我就心滿意足了。”
三叔公劉洪在一旁聽后,不滿地道:“大哥,您這是什么話,合著您過大壽,我們這些人還不能參加嗎?”
“這我不答應啊!”
劉元海附和著說:“三叔說得對。大伯,您做壽可不能就這么簡單地應付了事。”
“別說我們不答應。”劉元海又補充道,“村里的人也不答應。”
“是啊,大爺爺,我們不答應!”
“對!……”
老爺子看著老弟、侄子、孫子輩們的一頓反對,一時間他也有些為難。他心知若是拒絕,這些人可能會不依不饒,若是同意,他又覺得奢侈浪費,高調行事并非他所愿。
老爺子一時間有些左右為難,“這……”
劉之野看著老爺子,心里有些為難。他勸道:“爺爺,大家一片真心,您老就隨了我們的意吧!您放心,這過個壽的花銷,對我們來說只是小事情。”
老爺子沉默了片刻,然后嘆了口氣,點了點頭。
三叔公劉洪笑著提議:“再過不到兩個月就是重陽節了,我覺得我們可以借重陽節給您過個壽。”
大伯伙聞,點頭贊同道:“三叔提議的日子好,那天本身就是敬老節,就那天吧!”
劉竟齋也笑著,附和道:“這天好,過去咱們老京城人皆習慣在這一天給長輩們過壽的。”
重陽節在京城地區也叫做“敬老節”,也有叫做“女兒節”的。
提及老京城人地孝道,在慶壽這一方面是極有特點的。
在舊社會時,無論是家庭富裕與否,對于老人的壽辰是絕對不能馬虎的,壽慶是家中的一件大事。
這個時候孩子們集聚在一起,既可以增進家庭團結,又彰顯了家庭文化與家庭實力。
可以說,慶壽像一部完整的樂章,給人們帶來的不單是敬與孝,更是歡樂與親情的分享。
說回重陽節,老京城有很多重要習俗,其中之一就是食花糕。
《帝京景物略》是明代一本記述京城人文的著作,為當今人們研究老京城風情提供了重要資料。
其中就有“女兒節”的描寫,說這一天,出閣的女兒要回家看父母,父母要為閨女準備花糕食用,全家人一同享受團聚的歡樂。
這里所說的女兒節便是重陽節,而家里父母對出嫁女兒的關愛也都融入在這花糕之中。
關于重陽節食花糕的習俗,《武林舊事》一書中有記載:“九月九日重陽節,都人是月飲新酒,囚14眨腋饕躍嶄馕。蘊僑怙驃畚下迫饉墾急閡粵窨牛暌圓勢臁!
明代沈榜的《宛署雜記》中也說:“九月蒸花糕,用面為糕,大如盆,鋪棗二三層,有女者迎歸,共食之。”
雖然女兒節早已淡出了許多老百姓的記憶,但吃花糕以及重陽敬老的傳統得以保留至今。
正是借了“糕”的諧音,人們會在重陽節這天互相祝福著老人高壽,家庭步步高升。
………………
時間在彈指一瞬間就過去了將近兩個月。
劉之野一家在十月十七日下午就匆匆趕回了劉家莊,因為第二天便是重陽節,也是老爺子的八十歲壽宴。
為了給老爺子祝壽,他們一家選擇了提前返鄉,投身于大伯一家的忙碌中。
他們一大家子人齊心協力,共同承擔著這份特殊的責任與孝道。
劉之野他們剛回到家,正好瞧見大伯母以及姐姐劉玉翠,正準備做“花旗糕”也就是俗稱的“重陽花糕”。
有人會好奇地問一句:“那重陽花糕具體是什么樣呢?”
其實早在記錄京城風俗的名著《京都風俗志》中就有記載,“重陽花糕”上通常有兩只可愛的山羊圖案,寓意“重陽”,此種花糕做工精細,京城的一些餑餑鋪就有所售。
還有一種花糕蘊含了更多家的味道,是老百姓自己個兒制作的。用黃米和江米分別蒸制成面餅,中間裹以棗、栗子、果仁等,因上下兩層色彩明晰,也稱“金銀糕”。
有些聰明的婦女們還會在糕上貼“雙喜”“福祿壽”“禧”等圖案,再插上色彩鮮艷的小旗子,既能食用又是可欣賞的藝術品,這樣的花糕就成了重陽節饋贈親友們的佳品,也稱“花旗糕”。
在留下鄧茹和甘凝這對婆媳之后,劉之野與他大伯簡單交代了幾句。他問道:“大伯,家里還有沒有什么需要準備的?我回去接鐵林他們,可以一起捎帶著。”
大伯劉元生也沒閑著,他正帶著幾個同族兄弟忙著布置宴席壽堂。聞,他沉思片刻,建議道:“家中酒菜已備妥,你不妨購置些瓜果點心等小吃回來,宴會擺盤用。”
劉之野回應道:“得嘞!”
他接上劉鐵林、劉之泰、賀紅梅三人后,發現還多了一位英氣十足的姑娘。
這位姑娘身材高挑,氣質不凡,給人一種清新脫俗的感覺。
他還沒來得及詢問是誰,那姑娘已恭敬地向他敬禮:“首長好!”姑娘主動打招呼,讓他感到意外又驚喜。
劉之野笑著給她回了個禮,“這位同志位是……”
一旁的,劉之泰趕緊為她解釋道:“哥!這位是咱們女子特警中隊第二小隊長,郭琳同志。”接著,他摸著后腦勺,不好意思地說:“嘿嘿!她還是我的對象。”
劉之野聽聞,然后眉開眼笑地道:“嚯!你這木腦殼也懂得開竅了啊!知道談對象了,不錯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