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勇風塵仆仆地趕回局里,將此次外勤任務的詳細情況向上級作了全面匯報。
在完成所有工作交接后,局領導特意批準他休幾天假,讓他好好調整狀態。
突如其來的假期讓常年奔波忙碌的劉勇有些措手不及。
習慣了連軸轉的工作節奏,此刻突然閑下來的他站在辦公室門口,竟一時不知該往何處去。
“得!好久沒探望二老了,先回趟家!”
劉鐵林夫婦并未定居在劉家莊,而是住在位于燕京市區的特警總隊家屬院。
眼前這座紅磚小樓掩映在梧桐樹蔭下,門前整齊地停放著幾輛軍綠色吉普,處處透著大院特有的肅穆與溫馨。
每當夕陽西下,總能看到三三兩兩的特警官兵以及家屬們在大院里的綠化帶散步,遠處偶爾傳來嘹亮的軍號聲。
“咚咚咚!”一陣急促的敲門聲打破了傍晚的寧靜。
“哪位?請稍等!”屋內傳來應答聲。
隨著“吱呀”一聲,厚重的實木門被拉開,一位身著整潔服裝的年輕勤務出現在門口。
“小趙,是我啊!”劉勇臉上掛著風塵仆仆卻掩不住喜悅的笑容。
勤務小趙定睛一看,驚訝地睜大了眼睛:“哎呀!劉處長?您不是出國了嗎?怎么突然”
“任務結束了,我這剛交接完工作就趕過來了,”劉勇拍了拍行李箱,語氣中帶著幾分急切,“老爺子在家嗎?”
“在的在的!首長也是剛回來,您這時間趕得可真巧。”小趙連忙側身讓路,臉上堆滿了熱情的笑容,“快請進,外面風大!”
劉勇大步跨過門檻,熟悉的松木地板發出輕微的吱嘎聲。
客廳里飄著淡淡的茉莉花茶香,壁爐里的火苗正歡快地跳動著。
他剛放下行李箱,就聽見書房傳來一聲中氣十足的咳嗽。
“是小勇回來了?”父親劉鐵林的聲音隔著雕花木門傳來,帶著掩飾不住的驚喜。
“爸!”劉勇三步并作兩步推開書房門,只見父親正戴著老花鏡伏案疾書,案頭堆滿了書籍地圖和文件。
劉鐵林抬頭時,眼鏡片后的雙眼瞬間亮了起來。
“臭小子!還知道回來?”劉鐵林一把摘下眼鏡,站起身時帶倒了墨水瓶也顧不上,“電話里不是說下周才回家嗎?”
劉勇上前扶住父親,發現老人鬢角又添了幾縷銀絲:“悖擲鋦曳帕思柑旒伲獠瘓吞崆盎乩刺酵下錚
這時廚房傳來碗碟碰撞聲,系著圍裙的保姆張嫂探出頭:“哎喲!劉處長回來得正好,今晚燉了您最愛的羊肉鍋子!”她突然壓低聲音,“首長這兩天血壓有點高,您可別提工作的事.”
窗外的梧桐樹沙沙作響,一片金黃的葉子飄落在窗臺上。
劉勇望著父親書桌上那張泛黃的全家福,照片里穿著開襠褲的自己正被年輕的父親高高舉起。
“咦!我媽呢?”
劉鐵林輕嘆一聲,語氣中帶著幾分無奈:“你媽她昨兒個就回劉家莊了,說是想家了。”他頓了頓,像是突然想起什么重要的事,神色變得嚴肅起來:“對了,你這次休假怎么不去滬海看看你師傅?我今早和滬海市局的老鄭通電話,聽說古老最近身體欠安。”
“什么?師傅他怎么了?”劉勇聞大驚失色,手中的茶杯差點跌落。
古申不僅是他的授業恩師,更是他人生道路上的指路明燈,這份師徒情誼在他心中重若千鈞。
當年劉之野、劉鐵林兄弟跟古申等人都是公安系統內的精英。
因此,這幾人互相欣賞關系密切,后來成為通家之好。
古申是誰?
他當年被譽為滬海“803”神探“三劍客”之一,人稱“審訊奇才”,另外兩位“大俠”是:章盛華、裘立霆。
“803”,原是滬海市公安局刑事偵查總隊所在辦公地點――中山北路803號。
前幾年,一部反映當代夏國刑警形象的大型系列廣播劇《刑警803》像如今的爆款一樣,風靡大江南北。
于是,“803”從一個辦公地址的門牌號,成為滬海刑警的“代號”。
“803”第一代掌門人是時任刑事偵察處處長、人稱“江南名探”的端木紅宇。
端木紅宇,有著40年偵探生涯、是享譽江南乃至全國的一代名探,破獲了眾多大要案件。
曾任滬海公安局刑事偵察處二科盜案股股長、治安處刑一隊隊長、副處長、刑事偵察處處長等職務。
可惜,他老四年前去世,享年68歲。
而由古申、章盛華、裘立霆組成的“三劍客”男子天團,則是繼“江南名探”后“803”的又一金字招牌。
“三劍客”優勢互補,屢破奇案,而他們的煮酒論案,也成了破案傳奇中的神來之筆。
從七十年代初開始,古申任大案隊隊長,參與偵破了許多震動滬海灘乃至全國的大案要案。
古申的刑偵經驗極其豐富,劉勇曾經在他的門下學習期間得到了顯著的成長。
在那個刑事科技尚未發達的年代,這名老刑警就是怎靠敏銳的觀察、縝密的推理、巧妙的審訊,才挖出案件真相的。
劉勇覺得他這位老師的人生經歷也頗為傳奇。
當初滬海解放前夕,年輕的古申尚在晉元中學讀書。
在谷家,他是老二,有七個兄弟姐妹。
因父親是個苦力工人,工資微薄,適逢物價飛漲,古申面臨著失學窘境。
有一天,他大姐悄悄地塞給古申兩塊銀元,鼓勵他說:“快去交學費吧,要好好讀書,將來報效國家。”
古申一直感激大姐的雪中送炭,當時也納悶大姐的錢從何而來?
直到滬海解放后,大姐才告訴他,供他念書的錢是地下黨組織給的。
49年9月,古申才16歲,中學畢業,原打算投筆從戎,當時已在公安秘密戰線上的大姐問他是否愿意去公安局,他不假思索地說:“我相信大姐,聽你的安排。”
國家成立后,古申成了第三期公安訓練班學員。
幾個月后,古申到了滬海市公安局社會處報到,專門從事反特工作,那會他還小,當時的偵察科長喊他是“娃娃偵探”。
不久后,為了偵破滬海“二.六”轟炸案,偵察科長給古申一個任務。
讓他扮流浪漢,守在一個敵特據點附近,監視跟蹤進出人員的行蹤。
大冬天里,古申守了三天三夜,發現一個非同尋常的顧客,進了一家瓷器店。
由此,根據這個線索破了案,科長拍著古申的肩膀笑著說:“你機靈聰明,是個干偵察的料。”
這句話,成了古申一生使命的寫照,也是日后他成為大偵探的預。
那會兒的,古申年輕熱情,整天吃住在單位,嘔心瀝血偵破案件。
在偵察科長的帶領和培養下,參與破獲了許多反特案件。
古申很快入了黨,不久又擔任了偵察組長,生活向他展示了一條鋪滿陽光和鮮花的大道。
古申回來后被分配到治安處二隊反扒竊偵察組工作。
幾年的反扒生涯,古申先后審理了1200多個扒手,也就是在那時候,古申歷練出了高超的審訊藝術。
當時,刑偵處長是端木紅宇,他生前評價古申辦理的案件,都是“進來一張紙,出去一疊紙;進來一個人,出去一串人”。
劉勇跟古申老師讀研的時候,古老跟他講過不少親身經歷過的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