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上徐州碼頭驚現殺手行刺,直指江南王有謀逆篡位的嫌疑,林少裳只要不是傻子,就不難想到自己如今面臨著什么。
令二人都沒有想到的是,陳余的一次貿然舉動,竟陰差陽錯“闖入”了私鑄軍械的黑窩
打開其中幾個箱子之后。
果不其然!
陳余的猜測得到了證實,箱子確實藏著兵器,且武器上就清晰刻著“軍器監出品”字樣。
除此之外。
更讓陳余震驚的是,這些私鑄的兵器除了涵蓋大景正規軍的“標配”之余,反賊軍中慣用的樸刀,以及東瀛武士刀、箭矢等等,也赫然在列。
換句話說。
這個“打鐵村”不僅在私鑄朝廷軍慣用的兵器,而且似乎還涉嫌倒賣,替反賊與東瀛人辦事。
如果只是在朝廷軍械上動手腳,偷工減料,那么在這些庫存當中,不應該出現反賊樸刀與東瀛人獨用的武器才對。
陳余大驚,從箱子取出一柄官刀,又在墻上取下一柄一模一樣的,仔細端詳辨認起來。
船上之時。
他已經和林少裳達成合作,表示會助她徹查假軍械一事。
因此,途中早已向鎮西軍要來了軍中各種軍械的規格信息與制作標準,現在的他對軍中兵器已有一定了解。
至少辨別真偽,是可以做到的。
相互對比之下,兩柄兵器的外觀與尺寸規格并無不同,但細致觀察后,還是讓陳余發現了貓膩。
外觀與樣式相同,但左右分別握著,陳余卻能準確察覺到兩柄兵器的重量并不一樣,相差很大。
嚴格來講,同規格同樣式,用同樣鐵器鍛造出來的兵器,就算重量不可能完全一致,卻也不會相差太多。
但此時陳余手上的那兩柄刀,卻明顯超出了理論上的“誤差”范圍。
而超重的那柄刀,就必然是假貨!
大景的正規兵器都是由精鐵鍛造而成,而精鐵經過反復捶打,已經摒除了大部分的雜質,理論上會變輕。
未按照規定鑄造出來的假貨,卻會因為標準不符合而更重些。
陳余肅然,忽然用手中兩柄長刀互砍,幾下之后,更重的那柄刀應聲斷裂,證實了他心中猜想。
“這些兵器有問題,估計是他們私鑄出來,沒來得及送走的。而墻上的那些質地更好,儼然才是正品。看來我們的猜測沒錯,這個打鐵村就是私鑄工坊。鎮西軍收到的那些偽劣兵器只怕就是出自這個村中。”
他沉聲道。
幾步外。
林少裳正對著掛在墻上的半截長槍出神,嘴上卻冷聲道:“確實有問題!而且并非私鑄那么簡單”
陳余皺眉,走過去問道:“怎么了?看出什么問題?”
林少裳抬手取下那柄長槍,嚴肅道:“如果朕沒有看錯的話,這應該是一柄濟州軍長槍但這種武器早在二十年前就已經停止鑄造,不該再出現才對”
“濟州軍?”
陳余眉頭更深。
濟州軍這個番號,他已經是第二次從林少裳口中聽到,卻沒有細問。
此番見她如此凝重驚訝的神色,便知此間必有內情。
稍作沉思后,他接著問道:“何為濟州軍,他們駐扎在何處?為何不曾聽人提起過?你說這半截長槍不該出現在此,且已經停止鑄造。難道說這支番號軍團已經取消?”
林少裳聽了,并沒有第一時間回復,又擺弄了手中長槍片刻,確認是她口中的“濟州長槍”后,這才開口道:“是的。這支軍團番號已經取消,但并非改制,而是二十多年前就已經全軍覆沒,死在東瀛人手中”
“什么?”
聽此。
陳余一怔,“死在東瀛人手中?你的意思是二十多年前,大景就曾與東瀛人開過戰?而且,他們還曾經登陸過,并殲滅了一支軍團?”
林少裳沒有否認,“是的。”
“到底怎么回事?據我所知,大景境內并沒有一個叫“濟州”的府縣,這支濟州軍原本部署在哪?是出自水師衙門?”
“你說得沒錯。今時今日的大景,再無濟州這個地方。只因自當年那場登陸戰后,濟州改了地名,是父皇在世時親自下的旨意。”
“現在叫什么?”
“云州!”
“什么?現在反賊石先開占據的云州,二十多年前叫濟州?”
“對。二十多年前,母后才剛剛入宮,還沒有懷上朕。朕也是看了父皇臨終前留下的密旨后,才知道的。”
“先帝可曾說為什么要下旨更改濟州之名?”
“為了紀念一個人。”
“誰?”
“原濟州軍主帥,一等中原侯陳少云。”
說著。
林少裳眼中閃過一絲悵然。
陳余一聽,不知為何心中竟“咯噔”了一下,莫名有些酸楚。
頓了頓后,才接道:“陳少云他是個怎樣的人?云州毗鄰東海,乃大景有數的幾個港口城池之一。而中原侯這個封號,卻似乎來自于中都腹地才對吧?”
“中原侯怎會擔任濟州軍主帥,且駐地怎會在沿海?”
大景朝廷對爵位封號的命名與冊立,有嚴格的考究。
林少裳口中的“陳少云”有中原侯之名,那按理說,他的駐地就應該在中原之地,而不是沿海。
中都幽州地區,素有“中原”腹地之稱。
若嚴格考究,此人的駐地轄區,便應該在幽州附近。
如林少裳所說。
濟州軍覆滅之后,為了紀念這位主帥,大景先帝將原來的“濟州”更名為云州,以其名重建一州,卻也可見其生前功勛。
只是讓陳余大感意外的是,一個中原腹地的將領,為何會戰死于沿海戰役?
就算當年東瀛人登陸作戰,不也應該由水師迎戰嗎?
而水師軍中皆是依靠戰船應敵,船上士兵只配弓弩與長刀,并無長槍啊
當中,必有隱情。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