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人若分散開來,或許并不起眼,不過是六部中隨處可見的官員。
但若抱團,其能量恐怕連朱元璋也得三思。
正因如此,胡惟庸實在想不通,為何有人敢如此大膽?
他本能地閉上了嘴,打算靜觀其變。
他并不害怕,除了朱元璋那個手握屠刀的皇帝,其他人他都不放在眼里。
但不怕不代表他愿意踩坑。
胡惟庸總覺得這其中必有蹊蹺。
結果這一等,卻等來了一個讓他更加困惑的局面。
李善長竟未出面澄清,反而任由其侄子李佑的名聲一落千丈!
看到這一幕,胡惟庸徹底懵了。
這到底是怎么回事?
什么時候李善長那老狐貍也變得如此老實了?
就在胡惟庸百思不得其解之際,宋利笑瞇瞇地來到了他的府上。
“胡大人,陛下請您入宮覲見。”
若是早些時候,聽到宋利這番話,胡惟庸恐怕會頭皮發麻、腿肚子直打顫。
但如今他已多次進宮,與朱元璋、朱標父子當面交談過幾次,漸漸也就習慣了。
尤其是進獻了土豆之后,胡惟庸的信心也愈發的充沛了。
這不,前往宮中的路上還能與宋利談笑風生。
宋利面色如常,心中卻是震驚不已。
這位大人怎會如此“不拘小節”?
難道就不怕落下結交內侍的罪名?
殊不知,胡惟庸壓根沒考慮那么多,純粹是找個伴兒打發路上的寂寞罷了。
況且,談論的并非宮中秘事,反倒是官場上的小道消息。
這又何來忌諱之說?
胡大人素來行事穩重,豈會如此不智?
此次會面,朱元璋特意安排在奉天殿后的華蓋殿。
此地,乃是朱元璋這位工作狂的居所。
他平日里日理萬機,難得涉足后宮,干脆便在此棲身。
故在此接見胡惟庸,實則是把他視作親信。
“臣胡惟庸叩見陛下。”
“惟庸,起來吧,你我何須這般客套!”
聽到朱元璋這熱情的招呼,胡惟庸口頭上連連致謝,心中卻了然。
老朱此人,時而喜怒無常,若真是毫不拘禮,只怕他立馬翻臉,隨后伺機整治你。
因此,素來穩重的胡大老爺始終恪守規矩。
待朱標繼位后,或許還能稍加放松。
至于朱元璋面前,還是謹慎行為上。
暫且不論胡惟庸內心的暗忖,君臣二人旋即展開了一番既客套又必不可少的敘舊。
回顧往昔歲月,感慨今朝盛世太平,贊揚胡大老爺的功績,拍拍老朱的馬屁……
這些,自然都是題中應有之義。
一時間,華蓋殿內君臣融洽,笑聲不斷。
然而,胡惟庸的警覺卻逐漸攀升至。
不對勁!
太不對勁了!
老朱此人,可不是那種閑來無事拉家常增進感情的主兒。
這絮叨了半天,還未切入正題,究竟是多大的麻煩?
不妙!不妙!
就在胡惟庸糾結得百轉千腸之際,朱元璋終于道出了今日的正事。
“惟庸啊,有件事,咱想與你商議一二。”
“是這般,標兒原先的太子妃常氏,生下雄英后便仙逝了。”
“東宮這些年一直缺少個女主人,我和皇后一直為此憂心忡忡。”
“正好,皇后對你那侄女頗為中意。”
“咱們本就是多年的兄弟,你們家的家風,我也放心。”
“所以今天請你來,就是想商量一下,怎么把這事兒辦得圓滿些。”
胡惟庸聽朱元璋這么一說,先是一愣,隨后恍然大悟。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