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錯!
    朱元璋越想越覺得胡惟庸設計的選拔方式非常出色。
    嘖嘖,真是安排得當!
    如果說先前胡大老爺在科舉中的隨意之-->>舉,只是讓朱元璋略顯滿意的話,那么這次他直接采取強硬措施整頓考場秩序,就讓朱元璋笑得前仰后合了。
    確實如此!
    單憑胡大老爺這一番操作,朱元璋已經開始考慮,是不是該讓他繼續擔任下一屆科舉的主考官。
    畢竟,這樣的結果堪稱完美。
    不過,朱元璋也只是想想而已,具體如何還得再觀察。
    近來應天府熱鬧非凡,街頭巷尾都在熱議胡大老爺出的考題。
    雖然考生們不敢公開抱怨,但私下議論幾句還是有膽量的。
    畢竟,這些題目實在讓人難以應對。
    尤其是報考刑部的考生,看到自己整理出來的考題后,原本認為自己只是被冤枉的小人物頓時啞口無。
    刑部究竟怎么想的?胡大老爺又是出于什么目的?
    這些問題困擾著所有人。
    這些題目連刑部的老吏看了都會頭疼。
    隨后,其他部門的專業考題陸續曝光,大家才發現,不僅刑部難度高,所有部門都讓人感到棘手。
    無論是百姓還是學子,經過一番討論后得出一致結論:要在胡大老爺手下參加考試,簡直是太難了!
    ()
    ------------
    對于考生和百姓們的議論,胡大老爺毫不在意。
    不管你們罵也好,鬧也罷,要是沒人制造點動靜,我之前的努力豈不是白費了嗎?
    對于胡大老爺而,事情可以做,但絕不能做到毫無瑕疵。
    把事情做得漂亮,是為了展現自己的能力和亮點;但如果追求盡善盡美,那朱元璋恐怕不會放過自己。
    這讓他想起看《鋼鐵俠》時的情景,托尼·史塔克總是辦事即可。
    當然,答案不必完全一致,只要解題思路正確就行。
    這些答案也讓閱卷官們驚嘆不已,不僅準確無誤,胡大人還首次引入了扣分機制,根據答題情況和思路給予相應分數。
    如果文章流暢、字跡清晰,又能得多少分?
    可以說,從未參與過禮部閱卷工作的其他部門官員此刻雖感疲憊,卻十分放松。
    甚至還有閑心調侃禮部官員。
    “你們閱卷原來這么輕松。
    ”
    “我還以為早年判卷爭議是怎么回事,原來是你們搗鬼。
    ”
    “這樣閱卷怎么可能有爭議。
    ”
    禮部官員聽后如吞蒼蠅般難受。
    “你們知道自己在說什么嗎?”
    “我們也是第一次這樣閱卷。
    ”
    “你以前也參加過科舉,不都是看一眼畫個圈?”
    “為什么主考叫座師,不就是因為主考能決定考生命運?”
    “我們也從沒見過這樣的閱卷方式。
    ”
    其實禮部官員拿到“標準答案”時最為震驚。
    外人不知他們的艱辛。
    科舉閱卷完全是主觀判斷,說好就行,找些理由就能錄取。
    眼前這種方式,規矩明確,對錯分明,毫無模糊地帶。
    文筆、字跡固然可以參考,但要考慮能否服眾。
    至少,這種閱卷方式對他們來說很友好。
    而此時胡大老爺玩得正歡,甚至還在想為何沒有御史上書彈劾自己。
    你快來彈劾我啊!
    你不反駁,咱們這些努力豈不是白費了?
    你不反駁,朱元璋怎會明白我們其實只想躺平,甘愿做條咸魚?
    呸!
    平日吹噓得厲害,關鍵時刻毫無作用。
    就在胡大老爺感慨之際,許久不見的方孝孺神色憔悴地拿著一張紙來找他。
    他并無他意,只盼能從胡大老爺口中得到答案。
    這些題目從考試到后來,一直讓他夜不能寐,他急需一個結果。
    ()
    ------------
    方孝孺始終對自己的才華充滿信心,甚至有些自負。
    然而,胡大老爺接連幾記耳光,讓他完全蒙了。
    科舉時,胡大老爺用一種無人能理解的方式,讓方孝孺意識到自己所謂的“學富五車”不過是笑談。
    經歷胡大老爺的嚴厲批評后,方孝孺雖失落,但也更加沉穩。
    尤其是在進入大明周報社,看到許多才學高于自己的前輩依然勤勉工作后,他恍然大悟:所謂的“學富五車”,只是因為見識有限罷了。
    井底之蛙若肯跳出井口,就能看見更廣闊的天地。
    經過大半年的調整與準備,方孝孺再次踏上考場。
    但……再無后續。
    方孝孺選擇報考刑部,別問他為何不選禮部。
    按理說,像他這樣老實本分的人,本該喜歡禮部那些清閑尊貴的職位。
    方孝孺清楚地意識到,自己恐怕難以勝過那些頭腦靈活的競爭者。
    畢竟胡大老爺定會出些讓人意想不到的難題。
    經過深思熟慮,他決定報考刑部。
    為此,他還頗為自得了一陣。
    在他看來,他避開了競爭最為激烈且毫無把握的禮部。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