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書記饒有興趣的點點頭,沒有插話。
接著,宋景學便將貞觀政要中的幾處名句,進行了剖析,從從政為民,講到思想見地,他對這書,記著的不多,所以只能以這種方式入手。
聽過宋景學的講述之后,老書記便開始了提問:“就當下云海的民情,結合貞觀政要中的記錄,你有什么見解?”
宋景學思忖了一下便答道:“貞觀政要中講,凡營衣食,以不失時為本,國家啊,要以人民為根,人民,則是以衣食溫飽為本,云海不是農業省,那是因為地理問題的原因,不如河東或者吉山那邊,有著肥沃的土地資源,于是云海這些年,走的都是重工業的道路,但通過時間的印證,云海雖然群山環繞,但是可開發采集的自然資源卻又太少了,走重工業道路,是不及其他幾個重工業省份的,始終處在吊車尾的位置,所以我覺得,云海要發展,就要依托于云海的優勢,打破曾經慣有的思維,著重發展輕工業,這樣,才能做到不失時為本。”
老書記沒有做什么回應,接著又問:“那你對于這幾年中,云海幫的問題,有什么想法呢?”
宋景學聽到這個,則是極其嚴肅認真的回道:“必須要根除。”
聽到這話,老書記的眉頭微微一皺,因為這幾個字的答案,不是他想聽到的,根除這件事,通過幾年的調查和努力,現在只剩收網的階段了,就算不用你宋景學,張景學李景學也能做到,又何必用你宋景學呢。
但宋景學隨即卻接話道:“可是根除的前提是,不能大張旗鼓,要悄無聲息,要一塊石頭扔下去,砸死萬千臭魚爛蝦,可卻激蕩不起一點水花。”
頓了一下,宋景學又道:“畢竟,云海經不起太大的風浪了,要考慮政治影響。”
這話一出口,老書記便看了一眼秦老,與秦老對視了一眼之后,老書記微微笑了笑。
“你舉薦的人,算是人才。”老書記對秦老說道。
說罷,老書記卻又突然試探道:“景學同志,也是你衛山同志的兵?”這話,說著像是開玩笑,可秦老聽在耳朵里,卻覺得充斥著陷阱。
于是,就聽秦老笑著回道:“大明無偏照,至公無私親。”
這句話一出口,老書記便哈哈一笑,秦老也跟著笑了起來。
宋景學此時聽著二老的笑聲,卻是不禁對秦老感到敬佩,心說果然姜還是老的辣啊。
秦老這話,也出自老書記考問自己的貞觀政要,其含義是,明察秋毫的人,不會只偏察一隅,公正的人辦事,也不會偏袒自己的親屬。
這話,既回應了老書記的問話,又不離今天的主題,也算是將剛剛的這個話題,畫了一個完美的句號。
又坐了大概半個小時,老書記先后又問了宋景學幾個問題,宋景學也適應了這個狀態,回答的很是自然流暢。
在要離開的時候,老書記對宋景學說道:“明天早上,兆祥會帶你去見一個人。”
_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