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黎洛嶼笑著接過,想起什么問:“耿叔,咱們村里的人是不是都會做這些手工編織?”
“這些小玩意兒大家都會做,像是竹編的簸箕,藤編的竹筐啊,山里人打小兒就會,就說你手里那扇子吧,你嬸子編得最巧,能在扇面織出牡丹花樣來。”
黎洛嶼指尖劃過扇面上的紋理,忽然起小祁子有個哥哥在商務部上班,且近些年外國人格外喜歡國內的一些老物件。
如果,村民們能夠打造成兼具實用與審美價值的竹編藝術品,再通過外貿渠道推向國際市場,豈不是兩全其美?既能為國家賺取外匯,又能為村里多做點兒事。
“叔,不是咱們實用的簸箕,竹筐,是巧思的擺設、小玩意兒這些。比如:放水果的籃子,就不能只是個平平無奇的水果籃子,最好能有些巧妙的設計,比如變成鴨子狀的,中間掏空,又能裝水果,擺在家里還好看。”
袁耿叔,雖然不知道小姑娘要這些干什么,但能賺錢的事情,他可不會拒絕:“會啊,就是費點兒時間。”
“那太好了,叔,你把你會做的這種玩意兒,多做一些,尤其是裝飾擺件類的東西,什么竹編燈籠、竹編掛飾、竹編動物果籃,竹編風鈴、竹編的動物造型等等,你會的就都做一些出來,做多少,我收多少,要是村里的其他叔叔嬸子也會不同的種類,我也要,我有大用。”
“要得了這么多嗎?”
“每種的數量上5、6個左右,但種類要多,越多越好。”
“行,馬上要到搶收了,等農忙結束后吧,我做好了給你送過去。”
“好的,辛苦耿叔了。”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