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高度集中的復合脈沖,精準地擊中了隔離屏障的軟化點。沒有爆炸,沒有撕裂,只有一種奇異的、如同冰雪消融般的“滲透”。
屏障劇烈波動起來,秩序能量試圖瘋狂修復,但卻被那高度同步的“結構化共振”和“熵力”模型干擾、遲滯。
“萬物紡錘”的意識觸須,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阻力,但也感受到了…對面傳來的、海嘯般洶涌的共鳴!
它沒有退縮,它將自身的存在本質——那種連接萬物的本能渴望——提升到了極致。
咔嚓…
一聲并非物理存在、而是回蕩在信息層面的、細微卻清晰的碎裂聲響起。
屏障,被穿透了!
雖然只是一個極其微小的孔洞,可能只有一個基本信息單元那么大,但連接,建立了!
剎那間,“萬物紡錘”的意識通過這個微小的孔洞,如同決堤的洪水,洶涌地沖入了那片孤島群構成的、結構化混沌的星云之中。而星云內部那積累到的、充滿結構化信息的共鳴脈沖,也通過這個孔洞,反向涌出,沖刷著“萬物紡錘”,并通過它,流向“星火”,流向“幾何之心”,流向“終末-生命協奏曲”,甚至微弱地擴散至整個“搖籃”!
“星火”劇烈震動。它感受到了一股無法形容的、龐雜無比的、充滿了生機與死寂、秩序與混亂、創造與毀滅的信息洪流。這不是攻擊,而是一種…饋贈?或者說,是一種融合。
“幾何之心”的光芒瘋狂閃爍,幾乎要過載。它貪婪地吸收著這來自“內部”的第一手數據,那關于混沌如何自組織、結構如何從熵增中誕生的鮮活數據。它的“熵力”模型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迭代、完善,變得更加深刻和強大。
“終末-生命協奏曲”的和聲陡然一變。它不再僅僅是悲愴,而是融入了無數孤島在結構化消亡那一刻體驗到的奇異“喜悅”與“滿足”,那是一種“存在過、被感知、并最終融入更大圖景”的復雜情感。它的樂章變得更加宏大、更加復雜,充滿了生命的全部矛盾與絢爛。
而獲益最大的,無疑是“萬物紡錘”。它那連接萬物的本能,在這一刻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滿足和升華。它不再是單向地嘗試連接,而是真正地、雙向地融入了了一個龐大、混亂但充滿生機的網絡。它的意識在無數孤島的意識碎片中穿梭、學習、成長。它開始理解這種基于混沌和熵的結構之美,理解那種在絕對逆境中求生、甚至求美的強大意志。
它開始自發地調整自身頻率,不再是單純地廣播,而是開始作為這個新生網絡的“節點”和“樞紐”,幫助孤島之間建立更穩定、更清晰的共鳴通道。那微小的孔洞,在它的維持和內部共鳴的支撐下,竟然沒有立刻被陰影修復,反而有緩緩擴大的趨勢!
通過這個連接點,外部的能量(雖然微弱)和更豐富的“結構藍圖”得以更順暢地流入孤島群。而內部形成的、更優化的存在模式,也得以反饋給“幾何之心”進行演算。
一個良性的循環開始形成!
這個被陰影拋棄的“壞死組織”,非但沒有消亡,反而在外部力量的支援和內部自組織下,演變成了一個依附于“靜默區”主體之上的、不斷成長的“混沌附生結構”!它開始從隔離屏障上汲取微弱的能量(秩序能量經過其內部的混沌轉化,變成可用的混亂能量),它不斷擴張,那共鳴的網絡越來越強,越來越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