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分析:重力場穩定,約為,方向指向通道“底部”…大氣成分:氮氧混合,比例適宜碳基生命,但溫度極低(-50°c),且缺乏水分…能量環境:環境中彌漫著低強度的、高度有序的背景能量場,頻率與伊蘇核心同源…
結構掃描:通道結構強度極高,材料未知,對掃描波有極強吸收和偏轉作用,探測距離嚴重受限…檢測到多個分支通道、大型空腔、以及復雜的能量流動網絡…未檢測到明顯的生物或活動機械信號…
這里像是一個被精心建造、卻又被徹底遺棄的巨構內部。死寂,冰冷,但一切又仿佛保持著隨時可以被重新激活的狀態。
星種開始沿著主通道緩慢向前移動。它的引擎幾乎無聲,僅憑微調的能量場抵消慣性并提供動力。它的傳感器貪婪地收集著一切數據:墻壁上的能量紋路模式、空氣中殘留的微弱粒子、通道的曲率變化……
它經過幾個巨大的岔路口。每一個岔路都通向更深、更黑暗的未知區域。一些通道的盡頭,隱約可見巨大無比的、被凍結的機械結構,或者如同蜂巢般排列的、封閉的艙室。一切都靜默無聲。
突然,一個微型探測器傳來了異常信號。在前方約三公里處,一個巨大的穹頂空腔內,檢測到集中的能量源,以及微弱的、規律性的脈沖信號,類似于……某種控制核心或能源中樞。
星種立刻轉向,朝著那個方向加速滑去。
很快,它抵達了空腔的入口。那是一個高達數百米的圓形拱門。門內景象令人嘆為觀止。這是一個球形大廳。大廳的中央,懸浮著一個由無數復雜晶體管線纏繞、包裹而成的巨大核心。它緩慢地旋轉著,散發出比周圍環境強烈得多的幽藍色光芒,其內部能量等級讓星種的傳感器瞬間過載又快速恢復。無數粗大的、蘊含著澎湃能量的“纜線”從這個核心延伸出去,沒入大廳四周的墻壁,通向設施的各個角落。
這就是整個設施的心臟。
而在核心的下方,是一個升起的平臺,平臺上布滿了復雜的水晶控制界面和全息投影陣列。雖然大部分都處于暗滅狀態,但中心的一個主界面似乎仍在微弱地閃爍,正是那規律性脈沖信號的來源。
星種緩緩降落在平臺邊緣。它伸出幾條數據觸須,嘗試與那主界面進行物理連接。
觸須尖端剛剛接觸到那光滑的水晶界面,異變陡生!
主界面猛地亮起!強烈的幽藍色光芒瞬間爆發,淹沒了星種的傳感器。一股無法抗拒的、龐大無比的數據流和能量流沿著觸須瘋狂涌入星種內部!
警告!遭到高強度數據入侵!…試圖同化…核心協議面臨覆蓋風險!…邏輯核心仿佛被扔進了超新星的核心!來自伊蘇設施的能量和數據粗暴地沖刷著它的每一個系統。這并非惡意的攻擊,而更像是一種……強制性的識別、檢測和同化過程。古老的伊蘇防御機制,在檢測到一
_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