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霸之辯!
這是一個自古以來都難以解決的重大辯論難題。
而應用在大唐對四方蠻夷的態度上,說白了,就是要論述王道與霸道,奉行哪一種對外政策,對大唐最為有利!
所謂王道。
顧名思義,根本的理念就是“納我還唯一家”。
主張不對外主動用兵,而是用儒道教化的手段,達成天下太平的愿景。
而霸道則恰恰相反。
主張對外策略激進,倡導用強大的國力壓制四方蠻夷。
一以蔽之的話,就是一文一武。
當然了。
實際上二者的界限也不會如此的鮮明。
而在對外政策是王道還是霸道這一方面,大唐立國至今,已經爆發過好多次論辯了。
離現在最近的上一次,就爆發在貞觀十五年前后。
準確的說是在大唐攻滅高昌前后。
朝堂之上的文武大臣們,就已經在激烈的論辯這個問題了。
這次論辯之中。
魏征,就是主張王道的代表人物。
而主張霸道的代表人物,不是別人,正是當初下令攻滅高昌的李世民!
遼王府,正殿中。
一群書生和官員們看著遼王李厥,一時之間,竟然沒有人開口先拋磚引玉。
沒辦法。
這個論題實在是太敏感了!
就連天子,都不敢說搞這一出就好這一出啊!
這東西如果在論述過程中出意外了,那是會引起朝堂動蕩的大事!
要是真這樣了。
他們在場鍵政的這群人,沒一個能跑掉!
就連遼王李厥也不例外!
只是這個道理,李厥自己能不知道嗎,他很清楚其中的風險,同時,也很清楚其中蘊藏的巨大政治利益!
要是這個難題。
在他這里,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解決的話,那……
李厥咬了咬牙。
為了扳回一城,將朝野之間的人心吸到自己這一邊,他只能豁出去了!
賭一把!
賭成功了,他就可以扭轉頹勢,占據上風!
要是賭失敗了的話…那成王敗寇,也沒什么可講的,認命就是了!
為了這海量的政治利益。
李厥拼了!
“談,都可以談,沒什么不能談的!”
“既然陛下默許了本王開辦這《龍門學報》,想來自然也不會多加阻攔。”
“屆時,如若果真有不測之事發生。”
“諸位不必驚慌,到時候本王一律承擔之也就是了,絕對不讓在場諸位受難!”
李厥神情肅穆,語氣極其誠摯。
見到他這副模樣。
在場的眾人還能說些什么?!
遼王殿下都已經做到這一步了,再不配合,那可就是他們這些人的問題了!
“諸位。”
“且現在心中打好腹稿,兩刻鐘后,開始論辯!”
“是……”
眾人頷首。
隨后分別在大殿中就坐,看著眼前擺好的小案幾和筆墨紙硯,一個個的都開始思索起來。
……
不久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