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現在賬面上的人口,有兩千多萬。
自從前幾年收拾了天下世家之后,人口就極速暴增,已經快要到三千萬人了。
自古而。
在較為和平,且沒有大規模的天災的情況下,決定人口增長的,主要就是柴與米兩樣。
所謂柴,其實就是能源。
柴米油鹽醬醋茶這與百姓生活息息相關的七個字中,排在最前邊的就是柴,由此可見,木柴對于百姓們的重要性。
沒了柴火,就沒辦法做飯,也沒辦法和熱水。
但最重要的,是冬天沒有辦法取暖,但沒了木柴作為能源去火,分分鐘都要凍死人的。
而現在,米所代表的糧食,大唐百姓是不怎么缺了。
可柴代表的能源,卻會越來越缺。
現在的邙山上邊還能看見一些比較高的樹木,如果朝廷不加以控制,繼續放縱下去的話,恐怕一二十年后,邙山上邊,可就要徹底變成禿的了!
同樣的道理。
黃河及其支流的兩岸,也是一樣。
等什么時候黃河中上游的樹木全砍光了,水土流失之后,大量泥沙堆積,怕是作為母親的黃河,就要三天兩頭決堤淹死人了。
因此。
大唐是時候來一場能源革命了!
用煤炭這種“新型能源”,來代替木柴和木炭,從而大唐的百姓們,過上更好的日子。
而且能源革命進行后。
大唐的冶鐵技術、制瓷技術,乃至于關乎于百姓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都能夠被帶動著進步!
“聽陛下的意思,應當知道哪里有這…煤炭?!”
褚遂良察觀色。
適時的打斷了李承乾的思緒,開口輕聲詢問。
李承乾掃了他一眼,隨后就從孝文帝墳堆旁邊撿起一根樹枝,在地上簡單的勾畫了一個粗糙的大唐疆域圖。
“褚卿所不錯,朕的確知道。”
“據朕所知,關中、河西、河東、河北…乃至于劍南道那邊,都是有煤炭資源的。”
“可煤炭資源使用的最大問題,不是開采,而是運輸。”
“實際上。”
“我大唐漠南、西域、漠北等地的煤炭甚至于更好,尤其是漠北,拿把鐵鏟子往地上一挖,搞不好就能挖出來一座天然煤礦。”
說話間。
李承乾手中的樹枝在陰山以北的草原上戳了戳。
“可問題是,這些地方的煤炭好開采是不假,但運輸卻是個天大的難題!”
褚遂良等人看著潦草的地圖,也都聽明白了。
運輸開采出來的煤炭,和打仗的時候運輸糧草其實是很相像的。
耗費最大,成本最高的一個階段,就是運輸的階段。
就算朝廷可以出巨資,修一條直達漠北的官道。
但問題是官道就算修好了,拉馬車牛馬,難道就不需要吃喝拉撒了嗎?!
所以說,漠北和漠南草原的資源,大唐現階段還是沒辦法成功利用上的。
“那依陛下所見,該在何處開采煤炭?!”
這是個很嚴肅的問題。
開采煤炭的地方,一定要交通便利,必須要有水路運輸的能力,而且還要距離人口稠密的關中、河北、中原、淮南江南要近才行。
思前想后。
也就只有兩個選擇了。
“其一,是河東,其二,是河北!”
“這兩個地方,都可以通過河流來運輸煤炭,而且本來人口就多,距離其他地方也夠近,自然資源更是難以估量!”
“當然了,這只是現在的兩個選擇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