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象很清楚報紙的威力。
這玩意雖然不能像真刀真槍一樣殺人,但卻可以讓人致勝!
他的父皇,當年就是充分運用了這種東西,從而掌控了天下間的輿論,繼而將他的兩個叔叔,直接痛批成了無惡不作之輩。
當然了,李泰和李治事實也的確是混蛋。
但倘若沒有報紙這個大殺器,這兩個親王不至于名聲狼,失去民心之后,連反抗的余地都沒有。
這些日子以來。
李厥其實一直都在思索自己的優勢是什么。
毫無疑問。
就是朝中文官群體的支持,以及他身邊圍攏起來的科舉新貴,青年官員。
但這的確是他的優勢,可某個層面上也是他的弱點!
不出意外的話,他快要離京了。
離開京城前往遼東邊疆之后,他就不可避免的難以再經常頻繁的與這些文臣們交流。
人際關系。
是要經常維護的。
況且他的兄長隴王李象,但凡是個腦子正常的,都會毫不猶豫的在回京之后舉起自己手中的鋤頭,瘋狂挖他李厥的墻角!
操蛋的是,他挖不了李象的墻角!
從他的封號就能看出,他是肯定要去遼東邊疆的,而李象之前經營的是西北!
這一東一西。
他拿頭去反過來挖李象的墻角?!
如果不趕緊想個辦法,更進一步的把握住這些文臣,讓這些人繼續堅定不移的支持他,那他怕是就要離著儲君之位越來越遠了。
他想的辦法,就是報紙。
但并非是這種流傳于民間的報紙,而是專門給書生士子看得報紙,給科舉新貴,青年官吏們看得報紙!
李厥仿佛在心中打開了一扇大門。
揣著這個想法,迅速的跑回王府之中,本來下意識的想要跟自己的老師張柬之商議一下,卻愕然想到,自己的老師已經外放邊疆了。
“唉……”
李厥在書房中微不可查的嘆了聲。
但事情總是要辦的。
不久之后。
他就叫來了自己最為信任的遼王府長史,以及關系好的一些低階文臣。
遼王府長史名為梁廣瀚。
其余的三位低階文臣,都是翰林官員,屬于那種手上半點職權都沒有,整天不是抄書就是抄書的人力抄書機器。
自從李承乾掌權以后,就把翰林院給改革了一番。
此前的翰林院,屬于皇帝的近臣,里邊亂七八糟的人一大堆,屬于是供皇帝找樂子和答疑解惑的對象。
但現在,卻不一樣了。
翰林院此前大多數的職責都被廢除掉。
取而代之的,是變成了一個科舉中第后,外放為官前的這么一個官員培養機構。
翰林院內,攻有低階文臣上百人。
這些人在翰林院實際上不是當官的,而是進修學習的,專門學些為官的技巧,與地方勢力的交往,和官場的一些亂七八糟的潛規則等等。
而能夠進入翰林院深造的官員。
有一個算一個,那都是大唐朝廷有意培養的中高級官員!
因為普通的進士,倘若天賦不夠的話。
壓根就不可能進入翰林院,而是直接就外放圍觀了,且不會擔任主官,會從八九品的小芝麻官開始,一步一步往上爬!
但在翰林院進修之后。
外放為官時,最少也是縣令起步!
這就是差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