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的重要性,李世民當然是清楚的。
畢竟他也是從人堆里殺出來的真英雄,硬漢子,怎么可能不懂得這些道理。
可懂歸懂。
卻也因為此事太過于重大。
所以李承乾并沒有直接應承下來,而是咳嗽一聲后,開口道:
“且先讓我琢磨一下吧。”
“不過承乾你放心,無論結果如何,正月十五之前我都給你個答復。”
“好!”
李承乾點點頭,隨即滿意離去。
家里邊有個老登就是好啊,還可以時不時的撈點好處。
走出驪山行宮后。
李承乾看著白雪皚皚的大地,心里邊猜測估摸著明年,應該是個豐年。
“所謂瑞雪兆豐年,正是如此……”
“但愿我大唐在昌明三年,能夠一起順利,各項改革逐步推進,國力也蒸蒸日上吧!”
……
就在大唐長安城的君臣百姓,忙著慶賀元日佳節,乃至于正月十五上元節之時。
遠在上萬里外,工部尚書姜行本一行人,也在茫茫大海上繼續劈波斬浪前行著。
姜行本是十月底,到的揚州。
到揚州之后,他就愕然的發現李承乾早就已經給他準備好一切了!
一支由二十艘戰船組成的船隊,就等他到,便要立即揚帆起航,駛向茫茫大海。
直到那一刻。
姜行本才明白原來一切的一切,早就在李承乾這位大唐天子的計劃中了。
兩個多月來。
船隊沿著海岸線一路南下,隨后穿過與流求(灣灣)之間的海峽,繼續向南行駛。
“船隊地淡水,還足夠支撐多少天?”
姜行本坐在主艙室中,身形隨著波濤而緩緩的晃動,面前的案幾上,擺放著一張很簡單的輿圖。
這份輿圖。
是在征求李承乾的同意之后,姜行本臨摹的,臨摹地對象,自然是那副懸掛在太極宮中的龐大輿圖。
時至今日,他還是搞不懂那幅圖上,為什么會詳細的記錄了那么多國家和地區。
但這一切,都不重要了。
姜行本臨摹的輿圖上,只有很小一部分。
他的任務就是發現這些區域,然后在合適的地方,開工建設大唐的水師海外基地,以及定居點。
至于后續如何,就不是他能夠左右的了……
“回稟大人,我們船隊地淡水,還夠飲用十五天左右!”
“至于糧食的話,還有不少,足夠一個多月了。”
聽見這話。
姜行本稍微安頓了些。
他揮揮手,示意手下出去,隨后掏出了一支炭筆,在輿圖上標了一個點位。
兩個多月來。
姜行本一直在通過這種方式,測算自己在茫茫大海上隨處的位置。
而按照輿圖所示。
只要繼續向南前行一百余里,就會抵達一座非常龐大的島嶼,這座島嶼在地圖上,被標注為…“呂宋島”。
“呂宋島……”
“看規模,這座島嶼的面積,恐怕要相當于兩個關中,就是不知道島上的資源如何,人口又有多少。”
姜行本眉頭緊促,暗暗思索著這些事情。
其實。
他要南下尋找那個海峽,根據輿圖上所示,合適的航行路線應該是沿著海岸線一路向南。
這樣做一路上還可以靠岸補充淡水。
但姜行本卻并沒有選擇這一條更為安穩的道路,而是根據輿圖,選擇了直接過流求海峽后,沿著流求島的西海岸向南航行。
這么做地目的。
就是距離此地一百余里外的那座呂宋島!
這座島嶼非常的龐大,這也就意味著上邊應該有不少資源,而且位置又比較靠近大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