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連杰主演的電影《少林寺》在觀云縣放映后,深受當地青少年的追捧,他們也因此迷上少林武功,鄭自強也不例外。
鄭虎是鄭自強的同學,也是經常在一塊玩的好兄弟。當他得知鄭自強也跟他一樣想學打拳時,便興奮地告訴鄭自強:“咱縣里有個叫郝運來的人,會打四擋拳,聽人說他教不少徒弟呢!我還聽說,‘學會四擋拳,打人使不完!’”
鄭自強一聽十分興奮,立刻讓鄭虎帶他一同前往。
郝運來家住在一條深巷的最里面,五間堂屋一個大院,兩扇棗紅色的油漆大門緊閉著。
鄭自強上前去敲門,開門的是個中年婦女,她打量著眼前兩個半大孩子問道:“你們找誰?”
鄭自強忙說:“我們是來拜師學打拳的。”
中年婦女瞥他們一眼,門都沒讓進,“回去讓大人送你們來!”
在鄭自強的一再央求和保證下,鄭承運終于答應把他送到郝運來家,拜師學打拳。
郝運來四十多歲,身高一米八,站姿挺拔,紅光滿面,自帶威風。
鄭自強一見他就肅然起敬。
郝運來也對這個濃眉大眼的少年十分喜歡。
打那天起,鄭自強每天除了幫母親賣早飯就去師傅家學打拳,回到家一有空就練拳,再苦再累都從不懈怠,就連晚上睡覺躺在床上都在琢磨每一個動作——1弓步沖拳2彈腿沖拳3馬步沖拳4弓步沖拳5彈腿沖拳6大躍步前穿7弓步擊拳8馬步架掌,努力把每個動作都做到爛熟于心。
學打拳期間,鄭自強先后結識了一起拜師學藝的王猛、武大振、于斌和鄧小龍,鄭虎也很快加入到他們中,那段時間他不光拳腳功夫進步飛速,個頭也明顯長高了。
他向來喜歡交朋友,又為人仗義,很快就跟幾個師兄弟打成一片,幾人不是一起切磋武功,就是一塊出去玩耍。
老一輩常說:“不愁吃喝的日子過得飛快!”這話一點都不假,轉眼間到了年底。
鄭承運家后院的鄰居叫沈守業,比鄭承運年長幾歲,鄭自強叫他沈大爺。
沈守業家過得富裕,最近剛買了臺12吋的黑白電視機。
鄰居們很快就都知道了,男女老少像看電影一樣,到他家看電視,有人還從家里搬來小板凳。
電視機放在他家堂屋當門的條幾上,每天來看電視的人絡繹不絕。剛開始,沈守業覺得別人家都買不起電視機,自己家有,是個諞頭,誰來他家看電視他都高興。遇到年齡相仿的鄰居來,他不但熱情地陪笑臉,還端茶、遞煙。
新鮮勁一過,大人都忙著生計,都來得少了。
正趕上放寒假,一些半大孩子沒事干就都跑到沈家看電視,他們邊看邊爭論、吵鬧,沈守業的態度越來越不耐煩,但孩子們圖熱鬧,并不會多想。
后來,來看電視的人就跟看自家電視一樣,經常因為別人突然換臺發生爭吵。
沈守業有時候心里煩,也會下逐客令——趕人。
往年春節都是貼春聯、放鞭炮、穿新衣服、吃餃子……今年的春節又多了一項——看春節聯歡晚會。
三十晚上,吃過晚飯,鄰居們就都陸續來到沈家,等著看春節聯歡晚會。
沈家堂屋里擺滿了椅子、長板凳、小板凳等,凡是能坐的地方都坐滿了人,來晚的人沒地方坐了只能站后面。
電視機的屏幕上陸續出現馬季、姜昆、劉曉慶、王景愚四人。
馬季詼諧地介紹自己是主持人的‘主持’。
王景愚笑著打趣,“廟里和尚才叫主持呢!”把大家都逗笑了。
演員劉曉慶落落大方地走到話筒前,用甜美的聲音說:“迎新春、慶佳節,聯歡晚會現在開始。”
她的話音剛落,觀眾們立刻響起熱烈的掌聲。
王景愚介紹今天的聯歡會是以表演和猜謎相結合的形式,引出接下來的節目猜謎語。
猜謎可不白猜,桌子上放著琳瑯滿目的全是獎品,有簽字筆、自動鉛筆、圓珠筆、紀念冊、文藝手冊等。
馬季和趙巖表演相聲山村小景,馬季用一曲嗩吶獨奏曲《百鳥朝鳳》開場,引出改革開放后農村的變化。
生產責任制后,就連孩子都下地干活,村里沒閑人,大家都靠勞動致富,日子越過越好!
馬季語生動,他繪聲繪色地說出改革開放后社會主義新農村呈現出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
有人先富,就有人嫉妒,馬季借助相聲吐槽“紅眼病”現象,既接地氣,又很逗趣,引得觀眾哈哈大笑。
王景愚表演的是啞劇小品《吃雞》,他面對一個空盤子,用夸張的動作模仿吃雞,竟然表演得像真的在吃雞一樣,他那夸張的動作引得電視機前的觀眾們歡笑聲不斷。
鄭自立跑了趟廁所,回來發現他之前坐的小凳子被一個同齡的半大孩子占了,兩人當眾爭吵起來,惹得沈守業不高興,直接下了逐客令。
鄭自立戀著看春晚不愿意走。
鄭自強自尊心強,直接起身拉著弟弟就往外走。
回到家,鄭自立見父母正坐在收音機前聽春晚,就像模像樣地給他們學起王景愚是如何費力吃雞的夸張動作,逗得父母都笑了。
鄭自強看著父母開心的樣子,想起方才弟弟被人下逐客令時的情景,一陣心酸涌上心頭,他暗下決心:等賺了錢,一定給家里買臺電視機,這樣全家人就能坐在自己家里痛痛快快看春節聯歡晚會!再不用跑去別人家看電視,看別人臉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