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兩丈長的拖尾在宮燈與月色照耀下,更顯流光溢彩,所過之處,百姓皆遠遠跪拜,卻又忍不住偷眼看那對宛若從天界降臨的神仙眷侶。
行至一處開闊的碼頭廣場,只見圍著一大圈人,喝彩聲陣陣。原來是有雜耍藝人在表演吐火與頂竿,技藝精湛,引得圍觀百姓陣陣叫好。
慕容嫣停下腳步,隔著一段距離饒有興致地觀看。那雜耍藝人見到如此陣仗,先是一驚,動作都有些僵硬,但在侍衛示意下,又見女帝并未斥責,反而駐足觀看,頓時受寵若驚,表演得越發賣力起來。
“夫君,你看那人,竟能將如此長的竿子頂于鼻尖,還能旋轉自如,真需多年苦功。”慕容嫣輕聲道,語氣中帶著欣賞。
林臻站在她身側,微微頷首:“市井之中,多有奇人。百姓之樂,有時便在于此等簡單的技藝與歡娛之中。”
表演結束,藝人帶領班子跪地謝賞。慕容嫣示意內侍給予重賞,并溫道:“技藝精熟,賞心悅目,很好。”
那藝人激動得連連磕頭:“謝陛下賞!謝陛下賞!小民祝陛下萬壽無疆!”
周圍百姓也紛紛跟著高呼萬歲,氣氛熱烈。
慕容嫣在歡呼聲中,微微側頭對林臻低語,聲音帶著一絲感慨:“夫君,你看他們,雖奔波勞碌,但得一技之長,能博人一笑,換得溫飽,亦有其樂。帝王之樂,在于天下安康;百姓之樂,在于衣食足、技藝顯、家人聚。其理相通,皆在于安與樂二字。”
林臻凝視著她被燈火照亮的側顏,輕聲道:“嫣兒能如此體察民情,思及此理,是天下百姓之福。”
正說著,忽聞一陣清越悠揚的琴聲從不遠處的一座臨水閣樓中傳來,琴音淙淙,如流水,如月色,意境高遠,在喧囂的夜市中開辟出一方寧靜天地。
慕容嫣自幼精通音律,聞不禁駐足細聽:“這琴音清而不寒,哀而不怨,是好琴,亦是妙手。”
林臻知她雅好此道,便道:“似是《流水》之意。彈奏者功力不俗。嫣兒可欲近前一觀?”
慕容嫣頷首。
一行人循聲而去,見那是一座名為“聽鸝館”的琴舍。琴舍主人早已得知消息,惶恐出迎。
慕容嫣入內,并未打擾他人,只是擇一靜處坐下,靜靜聆聽。那彈琴者是一位青衣老者,見到帝后駕臨,先是驚慌,后在慕容嫣溫和示意下,才穩住心神,繼續演奏。
一曲終了,余音繞梁。
慕容嫣輕輕擊節贊賞:“老先生琴藝高超,已得伯牙心境之七八分,難得。”
老者伏地:“草民拙技,有辱圣聽。”
“不必過謙。”慕容嫣令其平身,竟與他探討起琴曲指法與意境來,“方才那一處滾拂,力道稍疾,若再舒緩三分,是否更顯流水潺潺之態?”
老者聞,先是驚訝,隨即面露欽佩之色:“陛下明鑒!草民習琴數十載,此處確是難點,陛下竟一語中的!”他沒想到女帝陛下于音律竟有如此深厚的造詣。
兩人就琴藝交談片刻,慕容嫣全無架子,所皆切中要害,令那老者如遇知音,激動不已。最后,慕容嫣亦賞賜了老者,勉勵其將琴藝傳承下去。
離開琴舍,夜色已深。
慕容嫣與林臻并肩走在返回行宮的路上,身后的拖尾依舊華美,但兩人的步伐卻更顯從容。
“廣陵文風鼎盛,市井繁華,百姓雖勤于生計,亦不忘絲竹之樂,可見其心底之安樂。”慕容嫣總結道,語氣中帶著一絲滿足后的疲憊,但更多的是欣慰,“此行不虛。”
“嗯,”林臻應道,聲音溫和,“可見嫣兒推行的休養生息、鼓勵商貿之策,已初見成效。日后或可在這廣陵城多設官辦書院,鼓勵私學,使其文脈更盛。”
“夫君所極是。”慕容嫣點頭,隨即輕輕打了個小小的哈欠,鳳冠的重量確實讓她有些倦了。
林臻察覺,柔聲道:“累了?回去便為你卸下這身沉重。”
“還好。”慕容嫣搖搖頭,借著寬大衣袖的遮掩,輕輕握了握林臻的手,“有夫君陪著,再累也值得。”
_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