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目前我還是不打算買車,但車這種出門的工具,以后肯定還是得買的,另外王文的話也對我起到了影響,我也想有那么一天,能夠開著車回家,給我父母臉上增光。
農村是一個樸實的地方。
也是一個現實的地方。
在經歷我媽生病,跟人借錢借不到之后,我便深深的明白,不管什么時候,人一定得有錢,沒錢的話,哪怕你等著錢去救命。
別人也會怕你還不起。
這些道理,我在初中的時候就明白了,也明白了父母和子女的關系是怎樣的,更明白為什么我爸媽拼了命的也想我去讀大學。
在我高考“失利”,又是為什么那么失望。
人在幼年的時候,尊嚴是父母給的,父母是子女的靠山,如果父母有權有勢,那么別人就會對你客氣,哪怕你長得丑,也會想著法的夸你可愛。
但在成年后。
子女和父母的關系便要調轉過來了。
原本強勢的父母會變老,變弱勢。
這個時候就要子女成為父母的靠山,尊嚴的來源,如果你子女在外面有出息,是大官,是大老板,那么別人就得高看一眼父母。
但是我高考的時候沒有選擇。
我不是不可以考一個好大學,甚至我也有把握沖刺南京大學那樣的高等學府,但人在看遠方的時候也得低頭看看眼前。
得先活著。
沒有什么比活著更重要。
我媽連看病都借不到錢了,我又怎么可能安安心心的去讓我父母去背更多的債務上大學呢,這樣的大學上著,我真的安心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