樸正昌瞥了他一眼,淡淡道:“不習慣?”
“大人,這……這太慘了。”
“慘?”樸正昌笑了。
“你不讓他們死,等他們緩過氣來,死的就是我們,想要把這個國家攥在手里,就必須先把那些盤根錯節的老根,連根拔起。”
“而且,這不只是我的意思,更是漢王殿下的意思。”
“漢王殿下要的,是一個嶄新的高句麗。”
“任何不聽話的,都得死。”
屬下打了個寒顫,再也不敢多。
樸正昌滿意地點點頭。
但做狗,也要做最得寵,能吃上肉的那一條。
至于那些所謂的氣節和風骨,能當飯吃嗎?
他只知道,跟著漢王,他樸家,將成為這片土地上。
一人之下,萬萬人之上的新王。
幾天之后。
奉天殿內,山呼萬歲的聲音如同浪潮。
一波高過一波,幾乎要將鎏金的殿頂掀翻。
“恭喜陛下!賀喜陛下!”
“漢王殿下天威,揚我大明國威于海外,此乃不世之功啊!”
“區區高句麗彈丸之地,漢王殿下月余便平定,實乃我大明之幸,陛下之幸!”
阿諛之詞如潮水般涌來,淹沒了朱棣的耳朵。
他端坐于龍椅之上,臉上掛著恰到好處的欣慰笑容,雙手虛抬。
“眾卿平身。”
捷報。
八百里加急,高句麗,平。
張龍山,這個他兒子朱高煦一手提拔起來的將領。
用一場匪夷所思的大勝,將一片新的疆土,呈到了他的面前。
朱棣的目光掃過下方一張張激動到扭曲的臉。
他記得很清楚。
就在幾個月前,就是這群人。
眾口一詞地彈劾他那個驕橫跋扈,擁兵自重的次子。
奏章堆起來,能淹沒他的書案。
現在,彈劾最兇的那幾個官,此刻喊漢王千歲喊得比誰都響。
唾沫星子噴得老遠,仿佛朱高煦是他們親爹。
朱棣心中冷笑,墻頭草而已。
不過,他需要這場勝利,大明也需要這場勝利。
“賞!”
朱棣的聲音洪亮,帶著帝王的威嚴與喜悅。
“傳朕旨意,漢王朱高煦,開疆拓土,功在社稷,賞黃金萬兩,錦緞千匹!”
“張龍山及麾下將士,依軍功,另行封賞!”
“另,著禮部擬旨,高句麗自此,劃為我大明一郡!”
“陛下圣明!”
群臣再次跪拜,聲音里充滿了真切的狂喜。
朱棣揮了揮手,聲音里透出一絲疲憊:“都退下吧。”
……
待群臣散盡,奉天殿恢復了往日的空曠與死寂。
太監們悄無聲息地收拾著。
朱棣緩緩走下御階,獨自一人來到殿后的巨幅輿圖前。
他的手指,在那片剛剛被納入大明版圖的土地上,緩緩劃過。
高句麗郡,從今往后,這里就是大明的疆土。
身為帝王,那種開疆拓土的滿足感與豪情,讓他的血液都有些沸騰。
這是他朱棣的功業,將載入史冊,萬古流芳。
然而,那份喜悅僅僅持續了片刻。
“私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