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朱棣的話,那些剛剛還義正詞嚴的文官們。
此刻面面相覷,他們可以彈劾藩王跋扈,但無法反駁。
這已經不是藩王爭權,而是國仇家恨。
朱棣將奏表重重拍在龍案上,發出一聲悶響。
“朕的好臣子們,你們誰還有話說?”
“誰想替高句麗那幫背信棄義的豺狼辯解?”
大殿內落針可聞。
蹇義張了張嘴,還是把話咽了回去。
此時再多說一句,就是往皇帝的刀口上撞。
太子朱高熾的心沉了下去。
他肥胖的身體微微顫抖,他原本想借此機會,敲打一下自己這個桀驁不馴的弟弟。
沒想到,老二竟然留了這么一手。
一封奏表,把自己塑造成了為國除害的孤膽英雄。
把高句麗打成了勾結倭寇的叛逆。
他這個太子再為他求情,倒顯得里外不是人。
“父皇。”朱高熾艱難地開口,聲音有些干澀。
“二弟雖有功,但擅開邊釁終究是事實,若無懲戒,恐天下藩王效仿,后患無窮啊。”
他這是在退而求其次,就算不能重罰,也要讓朱高煦脫層皮。
朱棣冷冷地瞥了他一眼。
“太子宅心仁厚,是國之幸事。”
“但朕的大明,不需要一個對豺狼也講仁義的君主!”
“傳朕旨意!”
朱棣站起身,龍袍鼓蕩。
“漢王朱高煦,忠勇可嘉,揚我國威于海外,賞黃金千兩,錦緞百匹!其在朝鮮北部所拓疆土,暫設鎮虜衛,由漢王節制,清剿倭寇余孽!”
旨意一出,滿朝皆驚,這分明是天大的賞賜!
不僅承認了朱高煦軍事行動的合法性,還給了他一塊可以自己做主的飛地!
“陛下三思!”
“陛下,不可啊!”
文官們跪倒一片。
朱棣根本不理會,他盯著朱高熾,一字一頓地補充道。
“另,告誡漢王,為將者,當謹守臣節,勿失藩儀,再有先斬后奏之舉,數罪并罰!”
朱高熾渾身一僵,冷汗瞬間浸透了朝服。
父皇這是在敲打他!
前面是給朱高煦的甜棗,后面這句,才是說給他這個太子聽的。
父皇在告訴他,不要再在背后搞小動作。
他能扶持朱高煦,就能壓制他。
朱高熾深深低下頭,掩去眼中的不甘與屈辱。
“兒臣……遵旨。”
…………
旨意以比來時更快的速度,送回了朱高煦的軍營。
當宣旨太監捏著嗓子念完那句忠勇可嘉時。
整個大營瞬間爆發出山呼海嘯般的歡呼。
“王爺威武!”
“大明威武!”
朱高煦一把搶過圣旨,哈哈大笑,笑聲震得營帳都在發抖。
“拿碗來!今天,本王與眾將士,不醉不歸!”
父皇終究是那個雄才大略的永樂大帝。
而不是被那群酸儒文官牽著鼻子走的老糊涂。
所謂的謹守臣節,勿失藩儀,在他聽來,不過是父皇安撫朝堂的場面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