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困在巴林塘海峽的蘇聯紅海軍東南亞分艦隊那十幾艘主力艦艇消停了。
代表前來交涉的索布恰克也消停了。
甚至正在太平洋海域四處對峙的美蘇艦隊,也都不約而同地停下手,垂頭喪氣地各自返航。
東大沒有刻意隱瞞yj-12的基本性能數據,海上實彈射擊,導彈的飛行軌跡、命中的場景,天上的衛星是能看到的。
不需要刻意去刺探,美蘇兩國的情報部門也很快就得出了yj-12的真實性能數據。
威爾遜對貝希、伍德說,“導彈全段飛行速度3馬赫,飛行400公里后,突然大角度俯沖,速度增加到4馬赫,最后100公里,保持4馬赫的速度,以5米高的掠海高度進行突防。”
他垂頭喪氣地搖頭,“海軍評估過,當前的防空手段,對該型導彈的攔截成功率,低于30。”
伍德大吃一驚,他可是知道這個成功率意味著什么。
海軍要申請項目經費,國會老爺們看的就是數據,他記得當時標準導彈測試的時候,雙發攔截成功率在90以上,這才讓國會同意撥款繼續搞改進型。
他連忙問道,“標準導彈要防不住嗎?”
威爾遜說,“我剛才說得很明確,是海軍當前的防空手段。”
這就是包括了標準導彈系統了。
標準艦對空防空導彈系統,是美國人搞出來和宙斯盾相控陣雷達系統配套使用的,多次實彈射擊中表現出色,是世界上最好的艦載防空導彈系統。
連標準導彈都防不住,就更別說其他的了。
貝希則抓住了一個細節,疑惑問道,“5米掠海高度?那豈不是說,這個導彈的使用,對海況有嚴格要求?”
5米浪高,也就是6級海況。
這種海況在近陸海域很少見,但是在大洋深處,那可就是家常便飯了。
威爾遜搖頭苦笑,道,“分析人員認為,該導彈具有自主調整掠海高度的能力,這個技術不復雜,安裝一個相對高度測量儀就能實現。”
貝希失望地道,“也就是說,在反艦導彈領域,東大已經超越了我們。”
“不。”威爾遜搖頭說,“他們早在馬島戰爭時就超越了我們,我們的捕鯨叉比不上yj-83,現在,他們是占據了絕對的優勢。”
他看向伍德,“海軍很快會提出研發超音速反艦導彈項目,你們國會又有得忙了。”
貝希凝眉沉思著,她不關心國會那幫老爺,她只知道,以后和李干打交道會越來越難,因為他的眼光會越來越高。
很快,威爾遜和伍德也想到這一點了,可沒有辦法,除了嘆氣之外。
李干要的就是這個效果。
現如今,要進行合作就不再是以前那三瓜兩棗能解決的了。
yj-12的出現,給老毛子的震動更大。
反艦導彈是他們的拿手技術啊!
尤其是超音速反艦導彈,一直是獨步天下的。
美國走航母技術了路線,他們走潛艇加導彈技術路線,可以說,老毛子的反艦導彈,就是瞄著打美國航母研制的。
可現在,老毛子低頭一看,我尼瑪,我武器庫里竟然沒有能夠比得上yj-12的反艦導彈。
這還得了!
立即啟動研制新式反艦導彈!
其實,老毛子手里是有性能和yj-12差不多的反艦導彈的,那就是大名鼎鼎的p700型導彈,即ss-n-19導彈。
說型號大家覺得陌生,可要是說代號“花崗巖”,就無人不曉了。
這玩意兒最遠能打550公里,戰斗部重750公斤,比yj-12還要大。
問題是,這玩意兒長達10米,重7噸!
小一點的艦艇都用不了,更別說飛機了。
雖然p700只比yj-12長1米出頭,但是這玩意兒粗壯啊,彈徑085米,yj-12只有056米。
因為艦載反艦導彈,沒有這個尺寸,壓根打不了那么遠。
這玩意兒在1975年就發生成功了,現在是蘇聯紅海軍萬噸以上艦艇的主力反艦武器,基洛夫號核動力巡洋艦就是用的它。
但是,艦載和空射的區別太大了。
而且,yj-12的末段攻擊速度是4馬赫,p700只有25馬赫,單單是這一點,前者就把后者甩幾條街了。
老毛子還有一款廣泛用于驅逐艦、反潛艦的超音速反艦導彈,那就是同樣大名鼎鼎的“日炙”,p270超音速反艦導彈。
另一時空里,引進了四條現代級驅逐艦,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這型驅逐艦搭載了8枚p270超音速反艦導彈,能打300公里,是當時唯一能夠威脅到美國航母戰斗群的遠程反艦導彈。
不過,這玩意兒別說和yj-12比,連yj-83都比不上了。
東大海軍的水面作戰力量很差勁,美蘇不當回事。
但是現在,前有轟-6c服役,轟-6d正在密集試飛,后有yj-12橫空出世。
這時大家才反應過來,這是他媽的黃金組合啊!
一想到上百架轟-6d,掛載數百枚yj-12,在500公里之外進行飽和攻擊,有殲-10機群的掩護,己方航空兵力量無法靠近。
那種場面,讓美蘇海軍不寒而栗!
不知從何時開始,空中優勢這一塊,慢慢向東大這邊轉移了,短短幾年時間,東大已經具備了掌握戰場制空權的能力。
一個月的海-->>空實彈射擊演練結束,美蘇全球海域對峙的熱度迅速下降。
許多國家驚訝地發現,唯有東大出面,才能讓這兩個軍事聯盟冷靜下來。
東大的國際地位就這么潛移默化地迅速提升了。
面對東大展現出來的日益強大的實力,蘇聯的總文書安德洛夫迅速決定,恢復與東大的外交關系。
不管東大站到哪一邊,與東大搞好關系是有利無弊的。